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广东 > 揭阳 > 揭西县名人

揭西县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曾习经 [] (?~9999)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清揭阳县霖田都湖镇(今属揭西县)人。其先祖原籍福建莆田,后迁居揭阳棉湖。其父曾中孚,武生,官至蓝翎把总。曾习经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兄弟四人,排行第三。其家庭教育严格,兄弟习礼于庭,揖让升降皆中矩度。曾习经少时颇有天资,刻苦学习,从其兄曾述经就读。光绪十四年(1888),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雅书院,在两广各府州县选拔人才到广雅书院深造,曾述经、曾习经同被选中。曾习经在广雅书院百学无不窥,尤其在诗作上徘恻醉人,为院长梁鼎芬所赏识。其后曾习经转读学风更为活泼的学海堂,与梁启超、麦盂华同窗交谊甚深,常与梁启超到潮州会馆通宵煮……[详细]
  卓兴(1829~1879年),原名花开,字杰士,揭阳县霖田都棉湖(今属揭西县)人,为清王朝围剿太平军和镇压潮州农民起义军的“忠勇”名将。据民国《揭阳县续志·名人志》记载,卓兴“少孤贫,落魄不遇,有术士见而异之日:子虎头燕颔,封侯相也,年过三十,即食肉横飞矣。幸自爱,他日当忆我言。”道光末年,洪秀全所领导太平军兴起,声势日大,攻占县城州府。清皇朝为对付起义军进行大量招兵。穷途落魄的卓花开应募入伍,改名卓兴。他随营到钦州、廉州、浔州等地征剿起义军,在擒杀起义军首领黄晚时,“勇冠三军”、“大帅奇其材,由勇目拔补外委”。咸丰三年(1853年),他随营至福建进剿,……[详细]
  杨世达,字兼斋,(清)揭阳县棉湖(今揭西县)人,曾任河南登封、宜阳、室丰、嵩县、永城等县令,从雍正七年至乾隆三年(1729~1738年)任汤阴县知县。治汤十年,兴利除弊,造福于民,为汤阴史上所罕见。雍正七年,杨得知县东瓦查、夏庄等十余村有严-灾,即与浚县协力合修涵洞一座,尽泄积水,救民田数百亩。之后,又在辛庄至小章间筑堤一道,一以堵水,二便行人,被称为“杨公堤”。又在五陵新建涵洞一座,修老鹳嘴堤、翟庄前月堤各一道;与滑县知县公议协力修魏家湾堤一道长10余里,使水患大为减轻。雍正八年(1730年),杨亲临县东岗头一带视察,见这里地势低洼,大雨之后,一片汪洋……[详细]
曾毅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毅k,病毒学家。1929年3月8日出生,广东揭西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1993年当选为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研究员。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1973年开始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建立了一系列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从20-30%提高到80-90%,挽救很多病人的生命。应用血清学指标可以在发病前5-10年预测鼻咽癌发生的可能性。在国际上首先从高分化和低分化鼻咽癌建立细胞株,这些细胞株都带有EB病毒的DNA和蛋白。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一些中草药、植物和食物带有促……[详细]
  曾广(1912~1983年),原名祥光,本县五经富镇下油房村人。早年毕业于道济中学。由于博学多才,被人们誉为“才子”。1929年前后,曾广受东江农-动的进步思想影响,从事农村新文化工作,联合当地进步知识分子,以反对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奴化教育和封建迷信为宗旨,结成“微浪社”,出版刊物,秘密散发打倒土豪劣绅、军阀、神棍的传单,对反动势力和腐朽没落的旧文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35年,曾广结识了培英中学的共产党员教师黄贻嘉等人,开始学习进步书刊,逐步确立革命理想,先后在五经富、灰寨、河婆石肚乡等地组织“我们书室”,团结青年学习进步书籍,传播革命火种。1936年……[详细]
  林美南(1909~1955年),笔名缪南,本县东园镇东桥园村人。林美南两岁丧父,家庭贫困。1924年得姑母资助,先后在五经富教会办的小学和道济中学读书。1927年初,考进揭阳榕江中学。1928年起,他开始读《新青年》、《语丝》和北新书店、创造出版社的书刊,接受了许多新思想。1929年初在揭阳榕江中学毕业后,考进汕头道路工程专门学校。1930年至1933年,林美南先后在揭阳县朱竹坑、棉湖、阳夏、澄海县外砂等地小学任教。“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他参加了汕头市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三省的群众-。在这期间,他与同乡同学林英杰成立了一个秘密的社会科学研究小组,……[详细]
  • 杨之光
  出生于1930年,广东揭西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顾问、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 擅长中国画,尤长画名人肖像及舞蹈,兼长书法、篆刻、花鸟画,并爱好诗词与演剧。作品还在日本、意大利、法国、美国、加拿大、澳门、台湾地区展出。近年来还应邀赴美国、香港等地讲学。传略入《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现代国画家百人传》、《中国高等教育名人录》、《世界名人录》(英国)、《北美华裔艺术家名人录》。 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获向科学……[详细]
  刘向东(1906~1984年),乳名盛草,学名汉荣,曾用名潜迅、何向东,本县良田乡水井头村人。8岁进私塾读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1924年秋,转读于河婆大山下国文专修学校。1926年,考进潮州金山中学,后因学费高昂而转学韩山师范学校。1927年初,经黄敬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许多进步师生被捕,刘向东-离校回乡。1928年初,刘向东受聘到河婆溪角小学任教,并参加创办《河潮社》,刻印出版小册子,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是年夏,刘向东漂洋过海到新加坡,在一小学任教员。1930年12月,刘向东回到广州。19 31……[详细]
  李耀先(1904~1928年),又名文肱,本县灰寨新图村人。191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进省立第一中学(广雅中学)。他大量阅读-、李大钊等主编的《新青年》、《每周评论》以及《新潮》、《中华新报》、《广东群报》等进步书刊,初步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3年6月,参加青年团广东区委书记阮啸仙等组织的广东新学生社,成为新学生社骨干。是年秋冬间,李耀先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自此至1925年夏在学期间,积极参与平息武装商团、滇桂军阀叛乱,参与反对帝国主义和省港工人大-的斗争。省港大-爆发后,李耀先发动省一中等校青年学生参加6月23日在东较场举行的反帝-。会后英……[详细]
  许涤新(1906—1988年),原名声闻,本县棉湖镇人。1924年,在揭阳一中就读,开始接受新思想。1925年在普宁旅汕小学任教,是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许涤新考进中山大学预科班后,参加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会”,开始阅读有关共产主义的书刊。1927 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广州实行清党和大-,他被校方开除。1928年,他到厦门大学读书,因生活拮据,于1929年转考免费的上海国立劳动大学。1932年“一·二八”淞?扈抗战后,他主编《社会现象》月刊,出版7期便遭国民党当局查封。同年夏,他任《中国文化总同盟》秘书,还参加了“文总”机关刊物《正路……[详细]
  黄声(1909~1966年),原名寄因,本县塔头镇顶埔村人。自小聪颖好学,高中毕业后考进上海医科大学。由于受进步思想影响,毅然转学北平中国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1932年春,黄声离开大学,应友人邀请前往泰国曼谷,协助许宜陶筹办崇实侨校,对华侨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34年春,中国抗日救亡热潮日益高涨,黄声从暹罗回国,与许宜陶、邱秉经、马士纯等人到普宁兴文中学任教。他们认真教学,使兴文中学毕业生在全省会考中名列前茅,得到广大群众与校董们的拥护。1936年,黄声又掩护马士纯在学校成立兴文青年读书会。兴文中学抗日活动的蓬勃发展,影响了普宁县其他中学。19……[详细]
  李彤(1920~1983年),本县灰寨镇新图村人。李彤少年时代,在本村小学读书,毕业后在家务农。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青抗会”活动。1939年3月,李彤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区委书记、区特派员、武工队-表。1948年6月20日,潮汕人民抗征队第六大队成立,李彤任大队长。9月,国民党第四次“围剿”潮汕革0据地,李彤按司令部关于“敌人打进来,我们打出去,在外线作战歼灭敌人”的指示,带领六大队夜行军渡过榕江北河,攻下汕尾寮反动联防据点,活捉乡长兼联防队长蔡刚修,缴获长短枪50多支。后又把部队开往白水,与兄弟部队配合,打击来犯的潮安县保警队,并赶至潮安登……[详细]
  陈元才,字汉先,号健亭,本县棉湖镇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举人。母亲仁俭识义,邻里有急难,脱簪典珥以周济,并经常教育陈元才要行善乐施。陈元才遵从母训,凡遇乡邻有不幸之事或过往旅客陷入窘境,他都多方周全。雍正四年丙午(1726年),其家乡棉湖暴发洪水,田园房屋被淹没,人畜浸死不计其数。他为疏排洪涝积水,出资出力自柴头港至历草湖筑虹桥,以除其患,并收葬死难者的骨骸于乌目山,人称“万人塜”。丁未岁(1727年),当地发生大饥荒,他设厂煮粥布施赈饥,如有远道乞吃不能归者,量情给予资斧,病者施药,死者给棺,佃耕者免租,借债者烧掉契约,两年时间耗资千余金……[详细]
  张仿周(1900—1975年),乳名子仓,本县坪上镇石内村人。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时,张仿周在汕头震东中学读书,积极带领同学欢迎东征军,上街宣传;积极参与组织汕头海员工人纠察队和工会,支持省港-;撰写文章在岭东《民国日报》发表,揭露国民党右派的阴谋。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张仿周往武汉投军,考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在炮兵团任司书。后又到另一个军政治部宣传科任少尉科员。1927 年,他在北伐军中被升为中尉、上尉。后转到蔡廷锴的第十师政治部工作。翌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张仿周又转投二十六师政治部,任总务科长。二十六师投靠蒋介石后,他离……[详细]
  曾春华(1958~1979年),本县五经富镇珍仔围人。父亲是参加革命的老游击战士,复员后在家务农,他一贯对子女要求严格,春华从小就受到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教育。童年时春华在新和小学读书,连续多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进入北山中学高中部后,是一名出色的学生干部。18岁时,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曾春华入伍后当侦察兵。他给同时入伍的同学写信说:“我们在训练场上要以黄继光为榜样,不怕苦,不怕死;在工作上要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称职的解放军战士。”他说到做到,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入伍才四个月,战术训练就取得优秀成绩,参加侦察兵单兵射击7个项目的……[详细]
  张介萍(1920~1948年),乳名划一,本县河婆镇北坑村人。因其父在河婆镇开杂货店、米店,迁居河婆镇。张介萍小学毕业后读了半年专修科,便到河婆大华小学任教。他喜爱文娱活动,尤其酷爱木刻。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张介萍和河婆的进步教师一道,参加了“青抗会”、“教抗会”,利用其“四科教员”特长,参与创建《零星白话剧社》和《黎明剧社》,到群众中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他还组织文艺宣传队,翻山越岭,走遍山寨,开展抗日宣传。1940年,爱国民主人士张仿舟校长聘请他到石肚振文小学教书,他常与青年学生一道上街演剧,动员群众募捐,支援抗日前线。……[详细]
  林英杰(1913~1950年),又名邦富、贻庠,笔名乡下人,本县东园镇玉湖村人。他出生于泰国,小时在曼谷培英小学读书。1927年,林英杰随父回乡,就读揭阳榕江中学。1928年春,转读福建厦门集美水产学校。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因收藏共产党书刊被学校开除。以后,他到汕头益智学校任教,以教书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后,林英杰到普宁县梅峰中学任教员,到桥柱育青小学和军埔汤坑小学任校长,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他积极参与普宁县青年抗敌救亡同志会的领导工作,主编青抗会刊物《少先报》,创办农民业余识字班,编写抗日歌谣,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募捐……[详细]
  蔡孝(清),本县坪上镇尖田村人。幼年家贫,以石匠、泥水匠为活计。同治二年(1863 年),法国普行善会在广州一德路建造一座双尖塔式的石砌天主教堂。该教堂原为法国工程师设计,工程施工也由两个法国工程师指挥,但因语言不通,无法工作而相继离去。此时,恰值蔡孝在广州,得消息后前去应聘,提出的施工方案,被一一采纳,并被聘为工程总管。由于他是一位富有经验的泥水匠,承担工程后,艰辛作业,以十万计数的石块,从打磨到吊装,全部用手工操作。此庞大又复杂的工程(建筑面积2754平方米),历时25载,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才得以竣工。……[详细]
  林德镛,字白菴,清康熙辛丑(1721年)武状元。生卒年日不详。光绪《揭阳县志》有传,称其“在城人。天资豪宕,膂力过人。康熙丁酉(1717年)武围第二人。辛丑(1721年)会试第九人,殿试第一人,授二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加哈哈珠子扈。驾幸热河,宠幸方隆,未竟其用,遽卒。时论惜之。”县城西门街(古时称宣化街)旧有状元坊,县志称“为辛丑状元林德镛立。”林德镛出生地,民间咸称在棉湖,今属揭西县。对其身世,民间有诸多神奇传说,旧有潮剧《林德镛》演其事。又林德镛弟林德钦为乾隆四年已未(1739年)科武进士。……[详细]

全部揭西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