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陕西 > 商洛 > 洛南县历史名人介绍

洛南县历史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李福忠(1940~1980)陕西洛南县人,随父母逃荒来到黄龙,在范家卓子乡狼窝村定居。幼时好学,酷爱园艺。初中毕业后考入陕西省武功农校。1961年因家贫辍学。1962年,本县农科所推荐他赴洛川县学习苹果栽培技术。结业回县时无车,福忠背数百棵良种苹果树苗,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二百余里返乡,其精神感动四邻,亦受到县上领导的表扬。1963年,李育苗3亩,5万余株,栽果树15亩,600余株,此系范家卓子乡建……[详细]
  王伯楚(1903—1996) 名廷柱,字伯楚,洛南县石门镇王桥村人。王伯楚幼年在其族兄王廷杰家私塾读书,后毕业于洛南县高等小学,考入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民国12年(1923)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西北大学文部就读。民国13年(1924)2月,王得知中国国民党正在广州筹备建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便约同乡陶进行、樊益友等抵广州。由于考期已过,经于右任多方奔走获补考机会,被录入校,成为黄埔军校首期学员之一。民……[详细]
  刘世华(1938—1990) 洛南县桑坪乡人。刘世华从小热爱体育,1958年10月代表陕西省田径队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打破马拉松全国纪录,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1961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大体育系,被分配到洛南县巡检中学任体育教师。1981年12月,《光明日报》、《文汇报》、《体育报》联合授予刘世华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称号。1982年9月,刘世华调入洛南中学担任体育教师后,精心培养体育人才。在洛中任教……[详细]
  张照明(1931—1989) 曾用名张明,又名张新娃,洛南县庙湾乡人。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张照明在柏峪寺乡薛湾村负责河堤建设工程,带领群众奋战一冬春,修成河堤200多米,新造农田10多亩,成为当时全县治河造田样板。1964年张照明被任命为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后任主任。任职期间,曾在庙台公社白楼大队蹲点一年多,被群众称为“实干主任”。“文革”开始后,张……[详细]
  任志英(1922—1989) 又名江有、良英,化名陈智明,原籍商县,后迁居洛南县峰陵乡。中共党员。曾任游击队中队长、区干队队长等职。任志英出身贫苦农家,18岁时曾在国民党三十八军运输连等部当过兵,后回家务农。民国35年(1946),在商县北宽坪参加了游击队,后任商洛县大队第一中队长,曾带队到洛南活动。民国36年(1947)冬,带队又在庙坪、景村等地收缴0。民国37年(1948)4月,国民党六十五师……[详细]
  严敏(1904—1989) 山西省洪洞县南王乡人。民国26年(1937)3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山西省洪洞县牺盟分会、洪洞县-、中共太岳区委工作队工作。民国36年(1947),严敏随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十七师从山西进入商洛,后任中共商洛地委第三工作队队长。1949年5月洛南解放,严敏任洛南县人民县政府县长、县委委员。时面对建设新政权人缺、钱缺、粮缺的实际,严敏主张开办训练班,招收……[详细]
  谢苏(1916—1981) 曾用名燕翼,洛南县尖角乡马鞍桥村人。谢苏出身富裕家庭。民国20年(1931)在洛南中学上学。民国23年(1934)考入西安高级中学,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1936)“双十二”事变后,受西安市联合会派遣,同洛南在西安上学的白映辉、陈登榜、李宗白等回洛宣传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张(学良)杨(虎城)的八大主张。民国26年(1937)西安高中毕业后,考入西北农学院,同年11……[详细]
  龚贤安(1903—1980) 乳名改娃,人称“龚胡子”。洛南县麻坪乡人。中共党员。民国23年(1934)12月,龚贤安组织贫苦农民150多人,到商县湘子楼迎接徐海东率领的红军,不料途中与尤奉三部相遇,在战斗中负伤回家,后被群众推选为甲长。龚一面种地,一面搞地下工作。民国33年(1944),龚辞去甲长,多次去华县小敷峪与石治民商议,秘密组织游击队。民国35年(1946)3月,龚参加了洛华游击队的组建……[详细]
  何秉三(1901—1973) 又名三季,洛南县古城镇南河村人。何秉三小时曾在地主家打杂行差。民国21年(1932)出任洛南县中二区(景村)民团团长,不久愤然辞职,回乡买房办起私塾。后又担任古城中心小学名誉校长及资金理事会理事长。其间何积极筹措资金,广聘教师,兴办教育,还为当地青年赴外地求学深造资助钱财。民国29年(1940)2月的一天,中共地下党员、商洛抗日游击队负责人薛兴军带领两名战士到古城镇,……[详细]
  李宣(1879—1973) 字景阳,洛南县景村镇下墹村人。民国6年(1917)李宣求学燕京(今北京)。民国8年(1919)5月4日李宣随同校友参加了“五四”运动-,成为洛南参加“五四”运动的爱国青年之一。李宣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在镇嵩军某营担任书记官。面对军阀混战,争霸割据的局面,李辞职回乡,先后任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校长兼教育主任,后因病回到家乡,但仍带病担任景村小学教师。任教期间,李工作勤恳,……[详细]
  王作庭(1895—1970) 又名宾、家猷,洛南县城西街人。民主人士。王作庭出身于富裕家庭。民国5年(1916)于西北大学毕业,民国11年(1922)与地方贤达创办洛南县乙种实业学校,并任校长,带领学生在西寺垦复义冢,栽桑养蚕,引进推广良种核桃和刺槐,为洛南培育农桑人才400余名。抗日战争中,王买回纺织机械,办起“上洛实业社”,又积极倡导办起洛南招待所。在任洛南县“天足会”会长时,宣传男女平等的主……[详细]
  孙通(1910—1969) 字文达,景村镇人。孙通自幼聪明好学,受到乡邻称赞。民国20年(1931)毕业于洛南县立中学校,同年考入北京铁路大学。在校学习两年,因病返家治疗。病稍愈后,应聘担任洛南县立初级中学外语教师。民国23年(1934),考入南京中央宪兵学校。民国25年(1936)又考入广西步兵学校,民国27年(1938)毕业后,在杜聿明、张耀明部下当兵,由排长、连长升至营长。民国30年(194……[详细]
  何史挺(1918—1968) 原名何史青,曾用名相汉、何桢。洛南县古城镇人。何史挺出身地主家庭,8岁入私塾,民国24年(1935)8月考入河南开封西北中学。在校期间,参加了声援平津学生“一二·九”-。何曾随学校师生在铁路线上卧轨7天,迫使蒋介石派代表谈判,承认学生卧轨的爱国行动。后何阅读了《民先队的生活》等进步书刊,不久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分工搞宣传工作。民国26年(1937)春负责学校的民……[详细]
  白学清(1894—1965) 洛南县永丰镇白塬村人。中共党员、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白学清自幼家贫,识字不多。给地主扛过长工,当过脚夫。白为人正直,性格开朗。会唱秦腔、眉户、花鼓戏,敲碟子、打板、拉板胡也在行。白熟悉民语歌谣,常触景生情,编顺口溜、快板诗,抒发情怀,贬恶扬善。白又擅长制作纸花、焰火、面食、菜肴。人称“白塬村里的大能人”。1952年,村里成立互助组,白学清担任了互助组组长。当年春季大旱,……[详细]
  黄宪之(1890—1962) 名希度,字宪之。洛南县窑底乡黄塬村人。黄宪之出身书香门第,曾在洛南县高等学堂、陕西省农林中学堂读书。民国5年(1916)8月从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单科教员讲习科毕业后,历任陕西省单级师范教员、教务主任、学监,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洛南县初级中学、洛南县立中学校长等职。民国11年(1922),黄宪之联络地方贤达,取得军、政要人的支持,办起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校,并任校长。建校初……[详细]
  刘玉明(1905—1954) 又名中喜,洛南县八里桥乡人。刘玉明出身民间艺人之家。幼年因家贫辍学,跟随父辈学吹唢呐。经长期磨炼,成为一名出众的唢呐奏手。刘还喜爱戏曲文艺,利用祖先遗留下来的木偶、皮影道具,搞了个小戏班。亲手雕刻、粉饰了木偶头象和皮影道具200余件,并请老艺人到家为演员们传授木偶、皮影的操作技术,学习吹拉弹唱技巧。经过两年苦练,演技提高。刘组织起20多人的演唱队伍,可3班同时演出,上……[详细]
  王离仙(1899—1951) 又名子炎,洛南县尖角乡人。民国24年(1935)加入中国国民党,曾先后担任国民党高良臣部连长,洛南县“红枪会”团总兼民团团练,自卫中队、大队队长,据点大队总队长,保警大队队长,乡、镇长,国民党洛南县党部执行委员等10多个反动职务。民国19年(1930)王离仙在任“红枪会”团总兼民团团练时,以“土匪”嫌疑在尖角圪达庙先后4次杀害无辜群众32人,后又在县城药王庙杀害7人。……[详细]
  黄治严(1877—1950) 字威旗,号仁庵。出身中医世家,洛南县石门镇黄西沟人。黄少年时随祖父、父亲学医。由于刻苦攻读,潜心钻研,加之继承祖传秘方,因而医术日益精深,对远近求医者,都能精心治疗,且医效显著。民国17年(1928),孤山乡殷耀华因患头痛,到处求医久治不愈,直至瘫痪,后经黄确诊为脑瘤,经治疗使其痊愈。石门街蔺贵明因患脊髓炎,下身失去知觉,多方求医无效,经黄治疗后,恢复健康。一次黄在山……[详细]
  张国安(1921—1949) 乳名扣娃,洛南县陈墹乡二道河村人。张国安出身贫苦农家。民国25年(1936)夏,红七十四师从黄龙铺撤走后,张和小伙伴们拿着棍棒,学习红军操练、冲杀,黄龙铺保保长薛朝升借事生端,诬告张国安家“通匪”,说“张国安是红军娃子”,直逼得张国安挑上货郎担,远走他乡达5年之久。民国34年(1945)秋,张国安通过熟人从华阳乡黄龙铺保开出一张去关中、渭北做生意的路条,挑一担生漆到了……[详细]
  郝世英(1915—1949) 洛南县杨圪乡人。郝世英出身贫苦,7岁给财东放牛,12岁入私塾读书,15岁时,母亲病逝。贫寒的家境迫使郝辍学,后在一家杂货铺当过学徒。民国23年(1934),去县保安团当兵,民国24年(1935)在县小队副训练班任班长期间,联络中二区自卫队四班班长张廷珍等18人,组织“抗日先遣队”,计划夺取县保安团武器进行-。但事情暴露,张廷珍等遭杀害,郝世英-于民国26年(1937)……[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