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陕西 > 汉中 > 勉县历史名人介绍

勉县历史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杨怀保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名人
  杨怀保,男,1985年生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现居湖南。团中央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团省委委员、省青联常委、接力中国特邀会员、中国孝基金理事长(创始人)、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监事(创始人)、湖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湘潭市青年创业协会创会会长、湘潭市青联副主席、汉中市青联委员。杨怀保家境极贫但自强不息,10岁开始挑起家庭重任,就读大一时便背……[详细]
  沈奇 (1951~)陕西勉县人。1981年陕西工商学院工业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西安财经学院文艺系文学教授。陕西作协理事。1974年开始现代诗写作。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和声》、《生命之旅》、《淡季》,诗评论集《拒绝与再造》、《沈奇诗学论集》(三卷)等八种,编选《西方诗论精华》、《台湾诗论精华》、《九十年代台湾诗选》、《现代小诗三百首》等七种。部分作品译介英、日、德、拉脱维亚……[详细]
  李汉荣 (1958~)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司法局副局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汉中日报》主任。陕西省政协委员,汉中市文联副主席。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等。获各类奖项50余次。作品入选近百部选集。散文《山中访友》入选全国通用初一语文教科书,……[详细]
  王泽厚 (1931~1989),陕西省勉县人。1978年10月至1984年1月,任中共佛坪县委副书记、佛坪县长、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届代表。 王在任职期间,常到各地调查研究,落实农村生产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1981年3月,带领县有关部门和各公社领导干部38人,以一个月时间去四川考察乡镇企业,学习经验;回县后,召开会议,要求每个乡镇村办一两个象样的企业。嗣后,彭家沟皮鞋厂、东岳殿……[详细]
  张子述 (1903—1988),勉县城关镇劳动街人。民国15年(1926)从师学医,20年(1931)开铺行医。34—36年(1945—1947)参加北京医专函授和贵州光明眼科函授学习后,经国家-统考合格后,取得中医师资格。 解放后,张子述先后在县中医联诊所、县医院当医师,并在县中医进修班、汉中地区中医进修班、汉中大学医疗系任教。1958年后,先后被选为陕西省第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详细]
  郭克元 (1932—1980),温泉乡郭家湾村人,中国共产党员。历任互助组组长、初级社副社长、中共先锋大队支部书记、温泉公社副社长等职。1955年春,同郭自志组织社员在郭家湾西、养家河边修土坝400余米,保护了农田,从李家湾石门嘴开渠,引水到郭家湾,将200余亩旱地变为水田。1962年,建温泉浴池,收入用于社员福利事业。1964年,组织社员在李家湾前、养家河边建抽水站。还培育成功了本地良种”勉温一……[详细]
   方济众 (1923—1987)方家坝乡人,中国共产党员。1946年从师赵望云学画。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陕甘宁文协、西北文化部、西北画报社、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中国美术协会西安分会、汉中地区群众艺术馆、中国美术协会陕西分会、陕西国画院工作。曾当选为全国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陕西省委员会常务委员、文化组副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详细]
  苏念慈 (1926—1966),又名苏颖,汉中市人,回族。毕业于陕南公学。1951年参加工作。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褒城一中教师,西乡师范学校副教导主任,勉县初级中学(今县一中)教导主任、副校长、中共勉县一中支部委员。在勉县初级中学工作期间,动员师生整顿校容、平整校园、植树栽花、修筑道路,历时3年,一改旧貌。同时整顿学校秩序,严谨治校,身先士卒。要求教师作学生表率,坚持在职进修,认真备课、……[详细]
  郑桂兰 (1921—1960)女,新铺湾乡余家沟村人,共产党员。曾任中共余家沟大队支部书记。1952年,带群衾种杜仲、核桃树三十亩。1957年购回玉米良种数十公斤,平均亩产500公斤。1958年,倡导修集体猪圈11间,养母猪、净猪120多头,为集体和贫困户养猪提供了仔猪和种猪。并将省发给的50元奖金为集体买羊8只,后发展到五、六十只°任队干部期间,带头参加劳动,处处以身作则,群众称她“好带头人”。……[详细]
  刘彩凤 (1920—1941),女,又名刘肇亚、刘力,化名黎初,菜园镇箭道人(今0乡-村),自幼勤奋学习,民国24年(1935)夏,考入汉中女子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女师)。26年(1937)加入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寒假随“旅汉同学会”回乡工作团,宣传抗日,在武侯祠主演《-三部曲》、《放下你的鞭子》等。27年(1938)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女师支部宣传委员,积极为黄河……[详细]
  廖泽堂 (1914—1962),0乡0村人,共产党员,历任互助组组长,初级、高级社社长,公社副社长,县委委员等职。他重视改良土壤,科学种田,在堰河西岸植树护岸,将沙滩数十亩改为水田,小麦、油菜实行冬、春浇灌,从而获得丰收。1953年,水稻平均亩产400公斤,1954年,小麦平均亩产251公斤,闻名省内,参观者上千人(次)。并大力提倡养猪,办起0养猪场,注重增施农家肥,粮食、油料稳步增长。多次参加县……[详细]
   李成元 (1913—1951),官沟乡大坝人。曾务农、经商,后加入红帮“翠华山”,结交与山主郑风林有来往的土匪,借红帮摆香堂、收兄弟、开赌场,成群结伙,-,危害地方。民国37年(1948)到留坝县百栈河、江口一带,拦车抢劫,被褒城县国民党政府招安授褒城县独立队长,发给0弹药,遂聚匪一、二百人把持官沟、弥陀寺、同沟寺、新街子等地。胡宗南溃逃四川前夕,派西安绥靖公署第二科长郑汝平在沔县组织“救国忠义……[详细]
   王卓玉 (1912—1934),字汉生,化名测吾,黄沙镇人。民国18年(1929)考入五师,为学生会委员。先后负责校刊《前驱》、《追求》的。常撰写诗文,宣传进步思想。19年(193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回县调查社会各阶层状况。先后创办《沔波》、《沔民》等刊物。次年初,任中共五师支部小组长,发展卢黄轸等同志加入共产党,2月在他家成立本县第一个党小组,21年(1932)任共青团陕南特委组织部长……[详细]
   张汉民 (中共党员),运回0弹药。是月25日晚,在黄沙玉皇庙成立中国工农红军29军第4游击队,卢黄轸任宣传队长。26日奉上级“消灭元墩王化治、阜川魏占海两个民团,打通去川障碍。到大河坝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与四川红四方面军取得联系,达到互相支援之目的”的指示。于翌年1月11日拂晓,率游击队至元墩时,由于叛徒告密,遭敌人伏击。为掩护同志突围,他受重伤被俘,敌人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第二天上午,惨遭……[详细]
  卢黄轸 (1912—1934),又名卢克俭,化名星一,黄沙镇人。自幼勤奋好学。民国18年(1929)秋,考入南郑县立中学。20年(1931)加入共产党。22年(1933)春,受聘县第三高级小学(今黄沙小学)校长,在师生中宣传马列主义;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农村与贫苦农民一起劳动,宣传进步思想;发展刘世英、杨润生、纪正明等加入共产党。半年后辞去校长职务,与王卓玉于是年10月15日立成中共黄沙区委员会(以……[详细]
  王绪武 (1908—1987),何营乡联盟村人。自幼随父学医,1955年在县第一中医联合诊疗所当医生,后在城关医院、县中医院行医,专长外科。治愈了不少骨髓炎和顽疮恶癣患者,擅长接骨正肢。中年后又下功夫研究对脾、肝的治疗。医德高尚。晚年患病卧床后,还坚持为上门求医者诊疗治病,深受群众爱戴。1964年陕西省卫生厅编印的《中医验方》和1979年汉中地区中医学会编的《汉中地区名、老中医验方》都收编有王绪武……[详细]
  杨笃生 (1908—1982)又名杨庭植,杨家山乡杨家山村人。从陕西省第五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五师)毕业后,历任武侯女子小学和黄沙、沔阳镇、旧州、元墩、杨家山等小学教师、校长等职,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先后亲自筹办成立沔阳镇、元墩、杨家山3所小学,受到群众称赞。1974年退休,1982年病故。……[详细]
   曾子才 (?—1943),名继贤,以字行,天堰乡唐家沟坎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速成班。清宣统三年(1911),任陕西省新军排长;辛亥革命时任团长,因镇压白阆有功,委陕西省第二混城旅长,后离职回汉中。民国9年(1920),回县闲居。18年(1929),任西北边防军第一军军长,先后收阜川民团头目李金德为骑兵团(又称警卫团)长,协税民团头目陶亚三为警卫连长,土匪李刚武、倪九襄和王羔春为师长,占领沔、褒……[详细]
  殷锐 (1906—1935),字子刚,周家山乡留旗营村人。幼时读书。民国17年(1928)考入陕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简称五师)。爱好体育,擅长写作,常读-译著及马列主义书刊。曾任学生自治会宣传干事,与同学共同创办班报《战鼓》、《喇叭》及校刊《前驱》、《追求》,传播进步思想。20年(1931)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4月,发动沔籍五师同学回县,要求政府撤销四大局。节假日返乡,传播革命思想,在贫苦农民中发……[详细]
  向朝佐 (1905—1971),字甫澄,原籍铜钱坝乡漩水坪,后移居城关镇东风村。毕业于陕西省第五师范学校。民国20年(1931)任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因学生砸毁禁烟善后清查局被撤职。22年(1933)奉派在旧州铺筹办县乡村师范。后任教育主任,学校停办后任旧州小学教员。26年至33年(1937—1944)任县政府教育助理员、教育科长等职期间,虽财政困难,仍努力推行义务教育并筹集资金,创办学校。29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