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江西 > 九江 > 修水名人

修水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黄庭坚 []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宋代书法四大家,北宋文坛四大家,苏门四学士,宋朝词人,苏门六君子,二十四孝子 (10451105)
  •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黄庭坚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神宗熙宁时期,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政令清简平易。七年,移监德州德平镇。元□时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其间苏轼知贡举,曾聘为参详官。《实录》修成,黄庭坚迁起居舍人。绍圣时新党章□、蔡卞等用事,-元□旧臣,黄庭坚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详细]
陈寅恪 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18901969)
  • 陈寅恪
  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读作chén yín que,虽然“恪”字普通话念“kè”,陈寅恪先生乃客家人,小名“恪(que)儿”,故先生名字应读que音)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之孙。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 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详细]
陈三立 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名人 (18531937)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名人。 陈三立出身名门,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出身世家,当年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他于1892年(光绪八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 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 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三立,三立为表明立场-五日,不幸忧愤而死,……[详细]
陈宝箴 [] 陈氏五杰 (18311900)
  • 陈宝箴
  陈宝箴(1831-1900.7.22),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人。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时与许仙屏号为“江西二雄”。1895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刊《湘学报》。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叶德辉的攻讦。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名人。陈宝箴(道光11年–光绪26年),字右铭,江西义宁 (今修水)人,中国维新派政治家,属……[详细]
陈封怀 陈氏五杰,中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
  陈封怀,中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1934—1936年为创建庐山植物园而留学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后历任庐山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晚年任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广州),后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与年龄相差不大的三叔陈寅恪时相过从,十分欢洽,给了寂寞中的陈寅恪很大的宽慰。陈封怀,1900年5月16日生于江苏南京市,祖籍江西省修水县竹塅里。曾祖父陈宝箴,曾国藩称之为“海内奇士”,曾任湖南巡抚,提倡振兴,与谭嗣同、梁启超等创设时务学堂、算学堂、湘报馆、南学会、武备学堂等,戊戌政变后,因举荐杨锐、刘光弟为军机章京而遭……[详细]
陈师曾陈衡恪 陈氏五杰
  • 陈师曾陈衡恪
  中国画家。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子。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善诗文、书法;尤长绘画、篆刻,曾得吴昌硕指授,笔简意饶。山水参合沈周、石涛笔法,喜作园林小景;写意花果取法陈道复,徐渭,结合写生;偶亦作风俗名人画。和齐白石交谊甚深,艺术上相互影响。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这研究》(系译作和本人专论之合成)、《染苍室印存》等。 陈衡恪字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陈三立长子。近代著名画家。衡恪五岁,生母病卒,由祖母抚养。幼时颇得良好家教,六岁,随祖母游杭州西湖,见湖面荷花盛开,便情不自禁地用手指在轿板上画起来,回家即索笔……[详细]
朱赤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19031937)
  朱赤(1903—1937),字新民,江西省修水县人。勤奋好学,感于国家衰败,遂立志投身军旅,救国救民。1925年,听闻国民政府建立准备北伐,乃只身前往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步兵科学习。军校毕业后,随军参加北伐战争,颇有建树。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与敌作战,1937年8月,任陆军第88师少将旅长的朱赤,参加淞沪会战, 阻敌进攻。1937年12月于保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战斗中,与全体官兵壮烈牺牲,以身殉职。时年34岁。 主要事迹早年立志投军旅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准备北伐,打倒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政府。朱赤听闻此消息,激动万……[详细]
  吴天骥,原名余垂成,一九○三年五月出生于修水县全丰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余昌贵,为人忠厚,守着十多亩祖业为生;母亲丁氏,慈惠贤良,著称乡邻;兄弟两人,弟早逝,垂成四岁就跟随祖父前清秀才余益基课读,聪颖好学,能诗善文,素为同学所称道。名人履历一九一八年,年幼的余垂成进入修水西乡一所颇有名气的学校——西平小学读书。这年春天,全丰大闹灾荒,贫民百姓穷困潦倒,不得不啃野菜树皮充饥,而全丰曹姓大地主则趁机囤积居奇,将粮食运到湖北、湖南等地高价出售,从中渔利。同时用0剥削穷人,以曹赞华为首的一伙热血青年见义勇为,打抱不平,聚众-。地主奸商闻风丧胆,对他们恨之入骨。他们……[详细]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故散原老人尝对人曰:“做诗,七娃子尚可。”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与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均点列其名。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详细]
  王铁猛,字季升,一九零零年生于修水县水源乡王家山下屋的一个小康之家。其父王少竹,是个开明绅士,主持公道,愿意帮穷人说话,因此在修水上四乡人民群众中享有盛名。他的言行对王铁猛以后参加革命有着一定影响。 王铁猛小时候,他父亲就要他继承“耕读家风”,安居守业。他读私塾时,看到土豪劣绅横行乡里,欺压人民,心中很感不满。一九一九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便不愿束缚在几亩田地上,要求继续求学深造,做个为民排难解忧的“铁汉猛士”。一九二一年就读于修水县立高小,后毕业于修水县立中学。在中学期间,读了《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于是毕业后报……[详细]
莫将 [] 宋朝词人 (10801148)
  莫将(1080—1148),字少虚,谱名文砚。生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四月二十日。修水漫江人,宋代名臣。少虚得荫于父,历任县令有功,绍兴七年(1l37),提升为太府寺丞,翌年再次擢升为徽献阁侍制京畿都转运使,迁工部侍郎名誉礼部尚书兼侍读奉使,继晋工部尚书任京西宣谕使。不久拜敷文阁学士知明州提举、江州太平观,继福州和广州知府。少虚在朝以学问自结,主知太上屡授嘉奖。后赴边疆抗卫金兵。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十月初十,卒于官。终赠端明殿学士,葬江西新建县五谏乡新城里,修水漫江乡尚丰有衣冠墓。……[详细]
徐俯 [] 宋朝词人 (10751140)
  徐俯(公元1075—1141年),宋文学家,字师川,由洪都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迁居银城天门村。徐俯因父徐禧为国捐躯,承袭父爵为通直郎,后升为司门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张邦昌僭位称帝,俯辞官回家。当时朝廷有官员为避张邦昌讳,更改自己的名字,俯却将婢女取名昌奴,遇有客人来访,就呼唤昌奴前来驱使,以此表示对张邦昌的鄙视。徐俯7岁能作诗,为舅父黄庭坚所器重。年轻时,随同曾几、吕本中远游各地、拜师求学。建炎(公元1127—1130年)初,内侍郑谌赏识其文才,向宋高宗推荐,胡直儒、汪藻也相继推荐,因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绍兴二年(公元11……[详细]
  黄叔达,字知命,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弟。哲宗绍圣二年(一○九五)庭坚贬黔州,同年秋,叔达携家及山谷子自芜湖登舟,历尽坎坷,于三年五月抵黔南。元符三年归江南,卒于荆州途中。事见黄营 《山谷年谱》 ( 《山谷集》 附)。……[详细]
章鉴 [] 宋朝宰相 (12141294)
  章鉴(1214年—1294年),字公秉,汉族,修水(今属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号杭山,别号万叟,北宋宰相,修水八贤之一。淳祐四年(1244年)及第,咸淳十年(1274年)拜相,历枢密院御史、中书台人、左侍郎等。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去世,著有《杭山集》。……[详细]
  陈隆恪(1888-1956),字彦龢。诗人,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散原次子,陈师曾二弟,国学大师陈寅恪次兄,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零四),与陈寅恪一起考取官费留日,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财商系。(一九二七)陈隆恪四十岁,任南浔铁路局局长;(一九二八)隆恪任汉口电讯局主任。(一九三一)陈隆恪任九江税务局主任,继又改任江西财政厅科长、秘书。(一九三一)陈隆恪任职广州粤桂闽区统税务局。(一九四六)陈隆恪任南昌邮政储蓄会业局副理;(一九四八)陈隆恪任上海邮汇总局秘书。(一九五一)陈隆恪由齐燕铭同志介绍任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一九五六)陈隆恪于去年旧历十一月廿……[详细]
  黄大临,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字元明,号寅庵,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之兄,绍圣间为萍乡令。存词3首,风格清丽。……[详细]
陈登恪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 (18971974)
  陈登恪(1897.2.12~1974.11.18),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之一(“五老”分别为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席鲁思、黄焯,徐天闵逝世后由陈登恪替代)。诗人陈三立第八子,史学大家陈寅恪之弟。字彦上,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在父亲创办的家塾和思益小学读经诵史,习书学画,打下了深厚的文史根基。后入读上海震旦学院,不久,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院。1919年毕业后前往法国巴黎留学,钻研法国文学。学成回国后,创作了一本反映留学生趣事的小说《留西外史》(该书显然是模仿向恺然的《留东外史》的),流行一时。1928年,闻一多出任武大文学院院长,……[详细]
  樊孝菊,女,汉族,1932年10月生,江西修水县石坳乡黄源村人。195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6月参加工作,初小。1950年6月至1951年12月任江西省修水县四都乡妇女主任。1952年1月至1953年8月为江西省修水县三都二区妇女干部。1953年9月至1962年11月任江西省修水县四都乡副乡长、妇女主任、团委书记。1962年12月至1964年3月任江西省修水县南岭公社四都大队北上小队副队长、菊牡队队长。1964年4月至1965年12月任江西省修水县南岭垦殖场四都大队街上生产队队长。1966年1月至1967年2月任江西省修水县三都茶厂党委副书……[详细]
  丁伯刚 (1961~)江西修水人。1981年毕业于江西省九江师专中文系。历任江西省修水县三中教师,现为《九江日报》文学副刊,江西省滕王阁文学院特聘作家。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我敢靠谁》,中篇小说《天杀》、《天问》、《宝莲这盏灯》、《有人将归》、《落日低悬》、《唱安魂》、《两亩地》、《路那头》、《那年的苍穹》、《轻声说》、《马小康》、《每天都是节日》、《何物入怀》、《我的亲人知多少》、《回天上去》等。有作品入选《2005中国最佳中篇小说》、《2007中国最佳中篇小说》,曾获江西省第二届谷雨文学奖、第二届江西省文学……[详细]

全部修水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