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河南 > 许昌 > 禹州名人

禹州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吴道子 []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古代十圣 (680759)
  吴道子(约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被后世尊称为“百代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名人绘画“冠绝于世”。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所绘名人,善用状如兰叶或蓴菜条之线条表现衣褶,使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喜以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名人生平年少刻苦吴道子大约生于约公元685年左右(唐高宗时期),少年时孤苦穷困,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详细]
褚裒 [] 东晋时期名士、外戚 (303350)
  褚裒(chǔ póu,303年—350年1月1日),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外戚,康献皇后褚蒜子之父。褚裒少有简贵之风,与杜乂齐名。被桓彝称赞有皮里《春秋》。历任西阳王掾、吴王文学。苏峻之乱时,被车骑将军郗鉴引为参军。事后,封都乡亭侯,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侍郎,出为豫章太守。康帝即位,以太后父亲身份被徵拜为侍中,迁尚书,出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平州。后被征拜为卫将军、中书令,他苦请外出,任左将军、兖州刺史,镇金城,领琅邪内史。晋穆帝即位,授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镇京口。永和五年(349年),率军北伐,不久便因失利退回,惭……[详细]
坚镡 []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50)
  坚镡(?—50)字子伋,颍川襄城(今河南禹州市)人。原为王莽政权官吏,后投奔刘秀,随刘秀平定河北,镇压大枪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十二。刘秀称帝后,任扬化将军,封合肥侯。投奔刘秀公元23年(地皇四年)九月,王莽政权败亡,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改元更始,并把京都迁往中原重镇洛阳。刘玄称帝之后,河北(黄河以北)各州郡都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公元23年(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刘玄令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镇慰河北诸州郡。 刘秀到了河北之后,广纳人才,这时有人向刘秀举荐坚镡,刘秀因而召见。因为坚镡有担……[详细]
晋康帝褚皇后褚蒜子 [] 中国十大太后 (324384)
  褚蒜子(324年-384年),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少年时以名家女身份选为琅琊王司马岳的妃子,司马岳即位后封其为皇后。褚蒜子一生三度临朝,扶立了六位皇帝,临朝称制总共约四十年。太元九年(384年)六月初一,褚太后在显阳殿去世,终年六十一岁,葬于崇平陵,谥号康献皇后。名人生平立为皇后褚蒜子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褚洽,官至武昌太守;父亲褚裒,官至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死后追赠侍中、太傅,封爵都乡亭侯。褚蒜子聪明有才识。少年时以名家女身份选为琅琊王司马岳的妃子。咸康八年(342年),晋成帝司马衍去世,司马岳即位,是为晋康帝。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晋康帝立褚蒜子……[详细]
灌夫 [] (?~前131)
  灌夫(?-前131年),字仲孺,颍川郡颍阴人。西汉时期-,本姓张,因父亲张孟曾为颍阴侯灌婴家臣,赐姓灌。吴楚七国之乱之时,灌夫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亲灌孟从军,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父亲战死,灌夫不肯返乡葬父,以勇猛闻名。后来,汉景帝任命灌夫为代国宰相。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认为淮阳是天下军事要地,故改命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前140年),入京,担任太仆。次年,灌夫与长乐宫卫尉窦甫饮酒,酒后殴打窦甫。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汉武帝怕太后斩杀灌夫,改任他为燕国宰相。几年后,犯法免官,于是以百姓身份在长安居住。灌夫尚游侠,家产数千万,食客每日数十百人,横暴颍川郡。他交……[详细]
  灌孟,灌夫的父亲,原名张孟,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受到灌婴的宠信,便推荐他,官至二千石级,并赐姓灌,为灌孟。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是太尉周亚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是太尉周亚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孟年老家居,吴楚变起,灌何为偏将,灌孟本不欲从军,但为了旧情难却,乃与子灌夫偕行。灌夫带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夫也有勇力,与乃父自成一队,隶属灌何麾下。吴楚联军攻梁不下,转战到了下邑,却与周亚夫军相值。周亚夫屯兵待着。既见吴楚兵到来,复坚壁相持,但守勿战。吴王濞与楚王戊,挟着一腔怒气,……[详细]
郭嘉 [] 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170207)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慧眼识主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详细]
马文升 [] 明朝兵部尚书 (14261510)
  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明代重臣、诗人。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年),因屡遭弹劾,遂上疏乞去。正德四年(1509年),被权宦刘瑾削秩除名。正德五年(1510年),马文升去世,年八十五。数月后,刘瑾被诛,马文升得复官,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号“端肃”。嘉靖(1522年-1567年)初年,加赠左柱国、太师。马文升一生功……[详细]
晁错 [] (?~前154)
  晁错(?~公元前154年),颍川(今中国中部河南禹县)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8年)文景时期著名的政论家。他年轻时曾学过法家学说,后来又学今文《尚书》,不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升任博士。他很得当时的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的赏识,被称为刘启的“智囊”。 晁错对于匈奴的不断侵扰、土地兼并等问题非常关心,几次-主张积极备战,迎击匈奴,以及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他还详细地剖析了西汉兵制与匈奴兵制,进而提出迁移百姓充实边境主张,他还建议让商人贡献粮食到边塞,然后用拜爵和免罪的方式给以奖励和补偿,受到汉文帝的赞赏,后来升任中大夫。 然后,他又向文帝提出了削夺……[详细]
  淳于琼(?-200年),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为袁绍大将,与张郃、高览等人齐名。在官渡之战时镇守乌巢,遭到曹操的偷袭而惨败,自己也被曹操处斩。西园校尉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担任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担任下军校尉,议郎曹操担任典军校尉,赵融担任助军左校尉,冯芳担任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担任左校尉,淳于琼担任右校尉,都由蹇硕统一指挥。 效力袁绍后来,淳于琼追随……[详细]
赵俨 [三国] 三国时期魏国名臣 (171245)
  赵俨(171年—245年),字伯然,颍川名士,三国时期魏国名臣。赵俨投奔曹操之后历任朗陵县令、司空府掾属、主薄、都督护军等职。曹丕继位之后,赵俨历任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度支中郎将、尚书,封关内侯、宜土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又出任大司马府军师、大司农、征蜀将军、征西将军、骠骑将军、司空等职。死后谥号穆侯。名人生平寻找明主赵俨出生于东汉灵帝建宁年间。自小熟读经史,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精明练达的处世哲学。年届弱冠,就称誉乡里。与阳翟辛毗,许下陈群,定陵杜袭并称颍川四大名士。 当时的各路群雄,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竞相招揽天下英才,而这些……[详细]
  褚渊(435年—482年),字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南北朝时刘宋、南齐两朝大臣、藏书家,南齐开国功臣。太常褚秀之之孙、尚书左仆射褚湛之之子,宋文帝刘义隆之婿。褚渊早年便有时誉,娶宋文帝之女南郡献公主为妻,历官著作佐郎、秘书丞、吏部郎。为宋明帝所信任,迁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并受遗诏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共辅苍梧王(后废帝)。元徽五年(477年),雍州刺史萧道成(齐高帝)杀后废帝,另立顺帝。褚渊推举萧道成录尚书事,后又助萧道成代宋建齐。南齐建立后,受萧道成宠幸,参与机要,进位司徒,封南康郡公。萧道成北伐时,欲遣发王公以下无官者从军,他……[详细]
张让 [] (?~189)
  张让(?—189年9月24日),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列侯。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灵帝极为宠信,常谓“张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他和其余几个常侍设计伏杀何进。袁绍、袁术等人闻何进被杀,入宫杀尽宦官,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名人生平封侯贵宠张让少年时在宫廷中做事,汉桓帝时任小黄门。赵忠因为参加诛杀梁冀功封都乡侯。延熹八年(165年),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汉灵帝时张让、赵忠一起升为中常侍,封为列侯。 与曹节、王甫等人内外一气。曹节死后,赵忠兼任大长秋。张让有监奴……[详细]
  褚秀之,字长清,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享47岁。历任东晋琅邪王从事、中郎、黄门侍郎。宋武帝时任镇西长史,升侍中、大司马、右司马、祠部尚书,任太常。褚秀之之妹为恭思皇后,但从不靠皇亲谋事,虽然经历东晋和宋朝的更替,但做官办事十分尽心。后来刘裕建立宋朝,褚秀之与其弟褚淡之见皇帝、皇后落难,他们就背叛求荣,甘当刘裕的走狗,协助监视帝后。褚皇后生下一个儿子,褚秀之兄弟竟起歹心,遵照刘裕命令,将男婴害死。褚秀之兄弟在刘裕取代晋朝时,身为皇亲国戚,理应以死殉国,而他们却背叛皇帝,谋害亲甥,实属灭绝人伦天性。这种人在讲……[详细]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人.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三国志·襄阳记),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十八岁时曾会见过司马徽,刘备会见司马徽时,司马徽曾向其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从司马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以及三国演义第35及37回的内容来看,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是属于闲云野鹤,与世无争之类型的名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且琴艺甚高,与庞统私交甚笃,并称呼庞统为弟。北方战乱,他寓居襄阳。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详细]
曹勋 [] 宋朝词人 (10981174)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南宋大臣,北宋末词人曹组之子。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详细]
辛毗 [三国]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辛毗(生卒年不详),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原居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其先人东迁。当初,辛毗跟随其兄事袁绍。曹操-时,征召辛毗,他不受命。官渡战后,辛毗事袁绍的儿子袁谭。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上表推荐辛毗任议郎,后为丞相长史。公元220年,曹丕即皇帝位,以辛毗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后赐广平亭侯。魏明帝即位,封辛毗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渭南,司马懿上表魏明帝。魏明帝任辛毗为大将军军师,加使持节号。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卫尉。不久,逝世,谥肃侯。名人生平侍奉袁氏初平年间,袁绍起……[详细]
  方长泰,1916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禹县。1943年9月在安徽定远县入伍。1945年2月入党,入伍后历任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第十一团第一营机枪-士、班长、排长、副连长、第六十一师第一八二团第三连连长。先后六次荣立战功。1947年9月,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被粉碎,南线我军频繁出战,发起了对诸城的攻击。激烈的巷战持续一天一夜。敌人的第一五六旅大部分被歼。这时,增援之敌渐渐逼近。上级决定攻城部队撤出战斗向城南五莲山转移。方长泰接到连长命令,要他带领全班战士掩护全连行动。方长泰一面指挥两挺机枪压制城内天主教堂南侧的敌人火力点,一面借着晨光向城外观察。大约过了半小……[详细]
辛评 [三国] (?~204)
  辛评(?-204年),字仲治,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名人。曹魏卫尉辛毗之兄。原是韩馥部下,韩馥逃亡后转而辅佐袁绍。袁绍死后,辛评、郭图欲立袁谭为主,与审配等不和。后来曹操破邺,其弟辛毗在城下劝降。审配怒遣手下将辛评全家杀害。名人生平效力袁绍辛评本为韩馥部下,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为夺取冀州,采取逢纪反客为主的谋略,借公孙瓒雄兵造势,派-、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共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牧予袁绍,从此辛评在袁绍帐下效力。 官渡之战后审配两位儿子被虏,孟岱与审配有矛盾,就通过蒋奇对袁绍说:“审配在任独揽权力,宗族大,兵力强,而且两个儿子在南方,他必定想反叛。”……[详细]

全部禹州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