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天津历史名人介绍9

天津历史名人介绍9

更新时间:2023-03-15

  赵天麟,天津著名的民主革命者和爱国教育家,早年积极参加天津的反帝爱国斗争,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北洋大学校长,天津耀华中学校长。1937年天津沦陷后,他以耀华中学为阵地,同日本殖民统治进行英勇无畏的斗争。1938年6月,被日本特务暗杀,为我国抗日民族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一位积极的民主革命者和爱国教育家赵天麟,字君达,1886年生于天津。少牛就读于天津普通中学堂(后更名天津府官立中学堂)。中学毕……[详细]
  朱成,号振鹏,化名未卜,1891年出生于蓟县双杨树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朱成自幼为人正直忠厚,勤奋好学,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于蓟县简易师范学校,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为我党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在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和很高声望,深受乡亲们的爱戴和敬重,尊称他为朱老或朱先生。1938年秋,蓟县爆发了抗日武装大-,朱成以他在当地的影响,亲自从地主民团手中募集了40余条枪和大批弹药,筹集了大批款项。有力地支援了……[详细]
  周谦,1915年出生于天津城内北门里大街一个教育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代即崇敬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富于正义感和爱国精神,l93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加紧实施侵华阴谋,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他怀着挽救民族危亡的满腔热情,积极投入一二九运动,先后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中国共产党,投身于抗日救亡的伟大洪流。1936年春,周谦发起组织了一个以学习革命理论、探索民族解放……[详细]
  余一。原名金宝庭,化名余一、刘鑫,1902年出生于蓟县五百户庄子村。1938年冀东抗日大-时参加革命,在十六总队工作,后随队去平西整训。1939年秋返回冀东,继续坚持抗日斗争,1940年任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五区区委书记,1942年11月,在商王店突围时壮烈牺牲。余一在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他调任五区区委书记后,为了发动群众共同对敌,他和群众同甘共苦,白天和农民一……[详细]
  杨大章,原名杨世瑛,又名章棣,1909年生于天津一个教员家庭。父亲在一所业余补习学校任教员,思想开明,家境虽然贫寒,仍竭力供杨大章读书,希望他将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在父亲的熏陶下,杨大章自幼勤奋好学,追求进步,学习成绩优异。当时正值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时期,帝国主义任意侵略中国,军阀头子-求荣,与帝国主义勾结一起残酷压迫和剥削人民,社会一片黑暗,民不聊生。他目睹这一切心中十分气愤,在幼小心灵中……[详细]
  徐智甫 (1908-1940)名徐睿、字智甫,蓟县周官屯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同陈富轩在二区淋河沿一带建立救国分会并任会长。1938年6月,组织领导了六、九甲两个民团起义。7月14日,徐智甫同李子光、陈富轩等领导了二区起义,成立了冀东抗日联军第十六总队并任政治副主任。7月底,配合八路军第四纵队攻克蓟县县城。1939年9月任昌(平)延(庆)联合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详细]
  王崇实,1915年出生于蓟县门庄子。父亲王秀冬(解放后任蓟县副县长)在村里义务教书,倡导新思想,主张教育救国。王崇实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进步思想的熏陶。王崇实少年时就颇具才华。十三岁临帖写字,笔锋刚劲有力,阅读安徒生童话、高尔基小说、鲁迅和郭沫若的作品。十四、五岁开始写童话、小说和诗歌,有《雕王的故事》、《麦田的风波》、《一粒真葡萄》、《一个农村姑娘》等作品。“九一八”事变后,王崇实在北平师……[详细]
  王书文,原籍山东,中共武(清)宝(坻)宁(河)工作委员会书记。1944年7月19日,武宝宁工作委员会在李贤庄(现宝坻县内)召开各区区委书记会议,日伪军突然包围了村庄,王书文临危不惧,迅速组织并亲自掩护同志们突围,壮烈牺牲。他作为中共武宝宁地区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为这一地区党组织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抗日游击区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3年春,华北抗日军民经历异常艰苦的斗争,终于粉碎了日本……[详细]
  夏德元(1902—1941),蓟县宋家营王官电人,1902年出生于贫农家庭。8岁时.全家紧衣缩食供夏德元上了6年私塾,后因宋庭经济拮据辍学,19l7年流落东北,利用亲戚关系在奉军当了兵,后又到冯玉祥部下任骑兵连长。他日睹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和社会黑暗的现状心中愤愤不平。1928年寻机逃回家中。为了糊口,他给地主打过短工。走街串巷卖过玻璃罩,后来被聘为蓟县二区第六甲民团队长。民团虽是地主武装,但拿……[详细]
  商香阁,原名商棋会.1908年生于蓟县城西公乐亭,少年在官庄念私塾,后因家贫流落到东北千舍案煤矿做工。九一八事变后,商香阁目睹国破家亡。心中愤懑.在煤矿中组织工人-,声势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了500人参加的武装-,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活动于热北一带。不久部队被敌人打散,商香阁又辗转返回煤矿。准备相机再起,不料,被敌察觉逮捕,敌人对他进行了非人折磨,后经煤矿工人的营救才得以出狱,返回家乡。商香阁返回家……[详细]
  马子聪,蓟县郑沟庄人。生于1906年,卒于1964年。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生前曾任县菌肥厂厂长。他1937年参加革命,战争年代历任队长、连长、营长、参谋长等职。参加过著名的冀东抗日大-。有人说他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名人。一是经历奇,出身贫苦,当过土匪,拉过杆子,后来参加了革命;二是枪法奇,能中射飞鸟,水中射游鱼;三是记忆力奇,他斗大的字不认得二升,但记忆力非凡,一次,他到一个新组建的……[详细]
  刘旭东,原名刘文芳。1909年生于蓟县小朱庄一个贫农家庭。小时候,父亲紧衣缩食供他读了几年私塾,在村里算是文化比较高的小知识分子,文笔也是不错的。14岁开始务农,后又和父亲在本村开了一个小药铺。刘旭东特别同情和照顾穷人,1927年,他组织人们办了一个以互助相帮为宗旨的“结社股”,深受群众的欢迎,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1938年,刘旭东经后大岭村的老党员铁华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工……[详细]
  刘继抗,原名魏宝成,又名国一、刘继康,蓟县下营乡刘庄子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东军分区直属游击队队长、蓟县第八区游击队长、冀东军分区第一机动兵连连长蓟县武装部长,是蓟县和河北省遵化县、兴隆县一带最受人们尊重爱戴的抗日英雄之一,以枪法神奇和机智骁勇而闻名于冀东地区。一生两次参加抗日第一次参加抗日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年仅只有22岁的刘继抗加入了卜荣久领导的“抗日救国会”,当时使用的名子是魏宝……[详细]
  刘进忠(1910—1941,又名刘警中,1910年出生在蓟县马伸桥牛各庄。青年时期曾参加国民党军队,在二十九军任班长。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日寇入关。刘进忠对于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十分气愤,毅然回家以打柴为生,后到后石头营给大地主王志扛活。在那里,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季安。在季安帮助下,刘进忠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时常和季安一起搞秘密宣传,发动群众抗日。1937年,由季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详细]
  李子光,原名贾一中,1902年10月7日出生在蓟县西山北头村。1922年于宝蓟中学毕业后,经舅父介绍到西北汽车公司当职员。凄凉荒漠的西北大地,被官僚、军阀蹂躏后疮痍满目,李子光痛恨-,急切地想寻求救国救民的途径。1926年,他去绥远,在《西北实业日报》当校对和新闻,因职业之便结识了绥远《教育公报》杨述存(又名冷楚)和绥远职业学校教师路雨亭。杨、路二人都是共产党人,1926年7月,经杨、路介绍,李子……[详细]
  李正斋,原名李庄,字正斋,1906年生于蓟县大田各庄(原属遵化县)一个农民家庭里,上有两位兄长。他小时随当村教师的长兄读了几年书,后因家境贫困,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富锦等地的布店里当过学徒和记帐先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推翻了沙皇统治,没收了地主、富农的财产土地分配给穷人,这些情况不时传到与苏联接壤的佳木斯、富锦等地,李正斋既感到新鲜,又受到了启迪,憧憬着中国穷人也能有这样一天。在给家中的书……[详细]
  李铁夫,原名韩伟键,另名云岗,1901年生于朝鲜咸镜南道洪源。1919年4月,为了躲避日本警察署的通缉,从朝鲜来到上海,在《新大韩新闻社》当。1920年秘密赴日本就学,1924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重返朝鲜任《东亚日报》记者。1925年朝鲜共产党成立,转年春天他被选为朝共中央委员。1928年2月,朝共遭到大破坏,他再次到上海,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任北平反帝同盟党团书记,19……[详细]
  季安 (1909-1944)原名安禄,曾用名占中,蓟县太平庄人。1938年由李子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中旬,抗日武装-开始后任蓟县抗联第十六总队总务处长。1940年10月任蓟宝三联合县八区区委书记,1943年8月任中共蓟遵兴联合县县委书记。1944年5月16日,季安参在参加由冀东第一专署专员杨大章、十三团副政委廖峰等主持召开的干部会议时,于18日拂晓被三千多日伪军包围在窜岭庙地区,激战中,季安……[详细]
  郭长年,天津人,共产党员,抗日烈士。一二九运动后,受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追求进步,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日军占领天津后,他坚持市-争,组织工人火烧公大六厂原棉仓库。后遭日军逮捕,任敌人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1936年春,郭长年参加了地下党在东楼短期小学组织的读书会。他仇恨日本侵略者,不满国民党政府屈辱妥协的政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勤奋阅读当时的救亡报刊和党的文件,……[详细]
  韩斌奎1945年1月,湖北南漳战役中,日军以优势兵力向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阵地发起猛攻。国民党第59军暂编第53师2团7连连长韩斌奎在南漳县的李家蛸,率领全连官兵与日寇展开了白刃战,战斗异常惨烈,最终该连除通讯员张振兴向后方给韩斌奎的家属送遗书幸免外,其余人员全部壮烈牺。韩斌奎是天津市武清县河西务乡大刘庄人,1921年7月4旧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镜湖公工1930年在安徽毫州警备司令部当小职员,因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