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933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933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41、郭予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郭予元(1933.1.1- )农业昆虫学家。原籍广东潮阳。1953年于北京农业大学本科毕业。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所长,现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先后从事过植物保护推广、教学、研究工作。近十多年来对棉铃虫灾变规律和控制基础有较深入研究。发表科研论文211篇,其中SCI收录22篇、国内学报121篇。出版科技专著20部、译著2部,其中第一作者3部、主编5部、译著总校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博……[详细]
42、陈宗懋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陈宗懋(1933.10.1- )茶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海盐县人。1954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 60年代开创茶叶农残研究,提出各类农药在茶树上降解规律和预测模型、18项国标和5项部标。首次探明空气漂移是茶叶农残徘徊不降的原因,研究居国际前沿水平……[详细]
43、魏敦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魏敦山(1933.5.30- )建筑设计专家。浙江省慈溪县人。1955年上海同济大学本科毕业。曾任上海市建筑师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总建筑师。长期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称。1994年荣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与80年代的上海游泳馆,先后获市级及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88年这二项设计作……[详细]
44、何国钟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国钟, 物理化学家 1933年5月5日生于广东南海。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化工机械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世纪50年代曾从事固体粒子流态化基本性质及石油重残油流态化焦化的实验研究。60年代开展固体和固液火箭推进剂燃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对固……[详细]
45、郭景坤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景坤, 材料科学家 1933年11月21日生于上海,籍贯广东新会。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国家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第二届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世纪60年代在高铝氧高频绝缘瓷与金属的真空气密封接工作中,在深入研究陶瓷/金属封接机理的基础上,提出……[详细]
46、傅家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傅家谟, 有机地球化学家与环境地球化学家。 1933年5月23日生于上海,籍贯湖南沅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大学环境化工学院院长。1966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现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系统总结了海相碳酸岩油气生成演化理论与评价指标方法。丰……[详细]
47、江龙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龙, 物理化学家 1933年1月1日生于上海,籍贯福建建瓯。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胶体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俄罗斯胶体杂志国际版和《中国科学》等四家国内杂志的编委。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硅酸凝胶和浓分散体系的结构与流……[详细]
48、时铭显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32009)
  时铭显(1933.4.26-2009.9.24)化学工程与装备专家。江苏省常熟市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长期从事多相流动与分离工程的研究,尤其突出在高温气固分离技术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旋风分离器尺寸分类优化设计方法,解决了催化裂化旋风分离器完整的设计技术,开发出新型高效PV型旋风分离器并广泛应用,经济效益显著;研制成功新型多种系列的高效旋风管及由它组成的……[详细]
49、毛炳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毛炳权(1933.11.02- )高分子化工专家。广东省东莞市人。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烯烃聚合工艺和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参加研制成功中小型间歇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并得到广泛推广;研制成功聚烯烃N型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取代进口催化剂,以1800万美元将催化剂专利转让给美国Phillips石油公司并在Engelhard催化剂公司……[详细]
50、李正邦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李正邦(1933.5.7- )钢铁冶金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渣冶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了国内第一批工业电渣炉,生产出无发纹钢、高温合金产品,并在液渣启动、液位控制、连续抽锭和二次冷却上有创新。率先开发了电渣熔铸技术,研制成功曲轴、飞机发动机涡-等产品。开发了以白云石为基的无氟渣,电渣重熔效率提高一倍,电耗降低48%,炉前大……[详细]
51、高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俊,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家 1933年10月7日生于北京。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测绘学院教授。 在理论地图学、数字地图及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曾支持和参加我国多种大型地图集和地图的论证、设计工作。在明、清地图史和世界近代基础测绘史领域的研究亦有建树。20世纪70年代后大力推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制图系统的开发,并将认知科学和人工……[详细]
52、李吉均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吉均, 自然地理与地貌学家 1933年10月9日出生于四川彭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曾任兰州大学地理系主任。 从事冰川学、地貌学与第四纪研究。对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高原在晚新生代经历两次夷平、三次上升的观点,最近的强烈上升始于3.6百万年,经青藏运动(3.6~1.7百万年)、昆黄运动(1……[详细]
53、王任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王任享(1933.10.14-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福建省长乐市人。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卫星摄影测量”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我国卫星摄影测量的技术方案,首次实现了困难地区目标定位和测图,取得重大突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数年来,在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卫星工程中担任重要科……[详细]
54、孙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枢,地质学家 1933年7月23日生于江苏金坛。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8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从事沉积学、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和地质综合考察。参与发现湘潭碳酸锰矿领导小兴安岭东部、完达山和张广才岭地质考察研究磷酸岩成矿规律及其大地构造环境,……[详细]
55、袁道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道先,地质学家 1933年8月24日生于浙江诸暨。1952年毕业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20世纪60~70年代提出岩溶地下水最基本的特征是含水介质不均匀性的概念,指导水文地质勘查工作。80年代建成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建立了包气带地下水运动机制、调蓄功能的数学模型。总结中国区域岩溶的基本特……[详细]
56、钟大赉 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大赉,构造地质学家 1933年8月生于山东青岛,籍贯江苏无锡。195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3年获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副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不同尺度构造研究的结合,深部构造与浅部构造、深部物质运动对地壳演化关系的研究。阐明了全球古特提斯发育最好地域(我国西南)的古板块演化规律。对新生代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前缘变形的三维调节形式……[详细]
57、周志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志炎,古植物学家 1933年1月11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海宁。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早年参加“中国各纪地层”与“中国各门类化石”综合性论著的编写,主持东北、中南等地中生代含煤地层及古生物群的综合研究。首次系统研究我国南方早侏罗世早期植物群阐明满江红大孢子壁超微结构的……[详细]
58、梁骏吾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梁骏吾(1933.9.18- )半导体材料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60年获原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60年代解决了高纯区熔硅的关键技术。1964年制备出室温激光器用GaAs 液相外延材料。1979年研制成功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的无位错、无旋涡、低微缺陷、低碳、可控氧量的优质硅区熔单晶。80年代首创了掺氮中子嬗变硅单晶,解决了硅片的完整……[详细]
59、柳百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柳百成(1933.02.11- )铸造及材料加工专家。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常州。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1979-1981年以访问学者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进修2年。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及材料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铸造行业技术水平及提高铸造合金性能的研究。在多尺度、多学科宏观及微观铸造及凝固过程建模与仿真,铸造合金凝固过程基础理论及提高性能应用……[详细]
60、张楚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楚汉,水利水电工程专家。1933年10月11日生于广东梅州。195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工程与抗震研究。研究不规则无限域模拟,提出无限边界单元和拱坝-地基-库水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模型,将该模型与拱坝横缝非线性结构耦合,得到了地基辐射阻尼可比传统方法降低拱坝地震响应25%~30%的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