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安徽 > 铜陵名人

铜陵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方以智 [] 清初文学四公子,清初五大师 (16111671)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为僧后,法名弘智,无可、药地、浮庐、墨历等。今浮山镇陆庄人。 方以智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方大镇、父方孔炤,在朝都身居要职,他们在政治上倾向“东林党”,学术上喜谈“物理”(即事物发展的道理),并通医学、地理、军事等,对方以智颇有影响。以智幼年智力超群,勤学好问,9岁能文,15岁博览群书,22岁即著书立说。曾“接武东林”、“主盟复社”,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是明末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崇祯十三年(1640年)考取进士,任翰林院检讨。明王朝灭亡后,他在战乱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李自成攻进北京,以智被捕,……[详细]
  何如宠(1569—1642),桐城人(今枞阳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是明末一代名臣。《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何如宠,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枞阳镇何家青山人),祖籍婺源田源何田坑。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如宠博学多才,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闻父病,归家探视;父殁,守孝3年。回京后,授编修。母老,告假回家奉养。他和兄如申相约,兄弟二人不同时外出,如外出必留一人在母亲身旁。万历三十九年,如申督征军饷,事完回家,如宠才再赴京城,升中允,迁右庶子。时某中书得皇帝宠幸,大权在握,如宠和左庶子赵师圣皆当迁……[详细]
  何如申:字仲嘉,号虚白,(今石矶镇何家青山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与弟如宠同举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引疾归,为政清廉,归无长物。著有《万伯遗诗》萧穆的著作《敬孚类稿》中有一篇《追录旧游何氏青山石屋寺后记》。在这篇文章中,萧穆记载了他在故乡游赏青山时,何氏族人海曙太守何锡之对他讲了一则关于何如宠兄弟的故事。青山内有一间天然石屋,是何如申与何如宠的读书之所。一年岁末,兄弟俩身无分文,不便回家过年,就一直呆在山中读书。除夕之夜,半夜时分,兄弟俩忽然听见屋后山中“轰隆”一声巨响。他俩出来一看,只见山中忽然开了一……[详细]
章伯钧 近代政治活动家,收藏家,是民主同盟和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 (18951969)
  章伯钧(1895年11月17日-1969年5月17日),近代政治活动家、收藏家,是民主同盟和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章伯钧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过政协副主席、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等职位;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抗日和民主活。1957年,章伯钧被划为“右派分子”,淡出政治舞台,但仍保留部长级待遇和全国政协委员一职。1969年,章伯钧病逝于北京。名人生平1895年11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初一日)章伯钧诞生在安徽省桐城县(今属枞阳县)后方乡章家大屋。他六岁丧父,幼读私塾,后入桐城中学。1916年考入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即今武汉大学)英语系。1920……[详细]
  齐之鸾,字瑞卿,号蓉川,今雨坛乡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先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刑部给事中。 之鸾9岁时读私塾。一日,同乡前辈袁宏太仆来访,恰值塾师外出,塾中学童见袁都惊恐逃散,只有之鸾端坐不动,伏案读书。袁太仆笑道:“客人来不理会,未免不礼貌吧!”之鸾回答说:“老师教导我读书,没有嘱咐我接待客人。”袁太仆大加赏识,后以女儿嫁之。 之鸾在任刑部给事中期间,直言敢谏。正德十一年,武宗受权奸煽惑,准备在京城开设宫市馆舍,供君臣游乐。消息传开,朝野哗然。之鸾认为:身为天子,岂能乱政?他极力上疏,剖陈其弊,武宗遂止。中官马永成生前即为其兄弟子侄谋官争禄……[详细]
  佘文烈,祖籍铜陵县大通人,生于1901年,卒于1961年。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佘文烈在芜湖参加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芜湖早期中-员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担任国民党芜湖市党部执行委员,农工运动部部长之职;在早期芜湖-和工人运动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1930年被捕-后担任过反动职务,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家道贫寒 早年历经艰辛佘家祖住大通,其父佘五云在朱家坂等地以教私塾维持生计,家道贫寒清苦。佘文烈5岁起即离家跟随父亲生活,稍大一点就要挑水、打柴,帮助父亲料理家务。1912年,离开朱家坂到和悦洲其伯父家读书,1913年进入和悦洲先……[详细]
左光斗 [] 东林六君子 (15751625)
  • 左光斗
  左光斗(1575一1625),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横埠乡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 其父左出颖,乡人称左太公,生9子,光斗排行第五。光斗出身贫苦,从小发愤图强,有大志。 万历四十七年,光斗任左佥都御史时,巡视京城,目睹豪绅恶吏罪恶活动,非常气愤,一举缴获伪印70多枚,拘捕伪官100多人,纲纪一振,-恶吏畏惧敛迹。 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光斗领直隶屯田事,见京城东南“荒原一望,率数千里,高处为茂草,洼者为沮洳”。他经过周密考察,向朝廷呈交了《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之疏文,主张北方效仿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并提出“三……[详细]
  钱澄之(1612——1693),字饮光,初名秉镫,字幼光,晚号田间,又号西顽道人。今石矶乡人。澄之父名志立,明万历诸生,以讲学为业。澄之幼从父读,11岁能文,崇祯时考取秀才。一日,御史某巡至安庆,大摆仪仗,威风显赫,进谒孔子庙,秀才都在圣庙门外迎接。他突然上前挡住车,扯毁帷帐,撒小便溅御史外衣,当众揭发他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卑鄙行为。御史原为魏忠贤余党,怕露老底,忍辱避之,不敢追究此事,澄之因此声名大起。 澄之身体魁伟,少有大志,好饮酒,喜谈经世方略,慷慨激昂,尝想冒风险建立功名事业。当时复社、几社兴起,宣城有沈眉生,贵池有吴应箕,桐城(今属枞阳县)有钱……[详细]
朱光潜 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 (18971986)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桐城县人。父亲朱子香,是乡村私塾先生,颇有学识。朱光潜少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私塾,15 岁上高小,半年后升入桐城中学。在桐中他弃时文而从古文,受国文教师潘季野熏陶而对中国旧诗产生浓厚兴趣。中学毕业后,入免费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入学后一年又考取北洋政府教育部派送生,到英国人办的香港大学学教育。民国7 年(1918)至民国11 年,学习了英国语言和文学、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奠定了一生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方向。入香港大学后不久,国内爆发五四运动,朱光潜由《新青年》杂志看到胡适提倡白话文的文章,深受震撼,毅然……[详细]
钱如京 [] (?~1541)
  钱如京,字公溥,因崇拜周家潭先师周京,故名如京,今汤沟镇人。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如京幼小受家教,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初任海盐知县,有一次,因醉鞭打一名差役,深自追悔,称病不出。同僚登门看望,如京自责说:“我本来没有病,只因昨天感情失控,滥用权力,感到十分内疚,所以闭门思过。”众人闻之深为感动。 如京为官清廉,仕途通达,调到京都任监察御史,接着又升任副使,派往天津充任兵备道。又经屡次升迁任右副御史、保定巡抚,时值饥荒,见饿民遍野,就及时奏请朝廷准开国库赈饥,救活很多灾民。 其后,改任兵部侍郎兼左副御史,总督两广军务。有一夜,城中兵勇突发哗变……[详细]
  陈澹然(1859——1930),字剑潭,安徽省安庆(今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仪山乡)人。其家境贫寒,幼时从父读,九岁能操笔为文,聪慧异人,才思横溢。后应试桐城,在数千人中,澹然文压群芳。光绪十九年(1893年)恩科举人。生平经历他好读史书,为文不拘守“桐城派”的家法,人称“野才”、“狂生”。澹然恃才自负,狂放不羁。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独特的见解,在政治上亦不随声附和,而敢于阐发不同观念。他少年时依其叔祖于孔城。孔城有进士郑大年,偶见澹然代其叔祖所作土地庙联语,奇之;怜其贫困,为其谋一学馆。大年生性鄙吝,武断乡里,澹然深恨之,因忤触大年被驱逐出院。他不得已奔走贵池……[详细]
  方孔炤(1590——1655),字潜夫,号仁植。今浮山白沙岭陆庄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嘉定州知州。调任福宁知州、兵部主事。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孔炤由员外郎提升职方司郎中。但不久,太监魏忠贤等当政,原来反对他的-先后被罢免;同时,东北边境,战事频繁,武将竞把边防看作畏途,凡选任边帅的,大都贿赂魏忠贤求取免役,孔炤对此进行了揭发检举。另外,魏忠贤准备进封侄儿良卿为伯爵,孔炤坚决反对,忠贤大怒,设法罢免了孔炤官职。崇祯帝即位后,诛魏忠贤,恢复孔炤官职,又升任尚宝司卿。崇祯二年(1629年),孔炤因父丧回乡。其时,县城内富家贵族鱼肉……[详细]
  黄镇(1909~1989),清宣统元年(1909 年)出生于桐城县东乡黄山村(今属枞阳县)一个农民家庭。民国14 年(1925 年),他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攻读。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带头参加进步-。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因支持进步学生而被解职。民国20 年12 月,他参加著名的宁都-,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五团政治部宣传干事,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任宣传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致力于政治工作。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鼓舞士气的写生画。后汇集出版的《长征画集》成为长征……[详细]
  阮鹗,字应荐,号峰,今松园乡山阮家享堂人。曾受业欧阳德门下,研究王阳明之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后,提升为御史,巡按顺天。进士王联检举中丞胡缵宗诽谤皇帝,世宗大怒,革胡职;鹗独辩明胡冤,王联以诬告罪处死。当其督学顺天在涿州校试诸生时,倭寇迫近京城,鹗率诸生登城助守。寇退,他奏御寇十策,皆被采纳。 不久,阮鹗改任浙江提学副使。其时歙州徐海等勾结倭寇,侵占浙江沿海五岛屿,四出骚挠,为害猖獗。鹗至,督率诸生学习弓矢,练阵法,准备进剿。不多时,倭寇登陆,杭州-,城门紧闭,众百姓奔城下要求进城避难,城内-怕倭寇乘机侵袭,不敢开城门接纳,……[详细]
  王胜,字均德(1324——1363),今会宫镇人。少时见义勇为,骁勇好武,爱研究兵法,有过人胆识。时值元朝末叶,君暴臣贪,官吏虐民,饥年荒岁,民不聊生,一时反贪暴者,云涌蜂起。王胜目睹时艰,立志拯民于水火,于是在会宫举起义旗,招募远近青壮年,练兵布阵,遂远近闻名,人称“大刀王胜”。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朱元璋起兵从和州(今和县、含山县)渡江,胜即率军千人投奔,屡建奇功,封为左副帅。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夏,陈友谅称帝,据守江州,声势日盛,朱元璋派王胜率兵一举攻下江州;陈友谅退守武昌,朱元璋令胜守江州,并赏赐金带良马各一。至正二十三年,……[详细]
  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号本庵。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方学渐(明善先生)是继何唐之后于桐城兴教倡学的乡里大师。他终生未仕。为诸生时即与士人结社论文,讲论学术。晚年筑桐川会馆,献身讲学,为桐城风教的振兴和此后人才的涌现作出了一定贡献。著有《易蠡》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方氏易学学派”的创始人。人称明善先生,为方家《易》学创始人,著有《易蠡》,方学渐少学有成,但屡试不第,遂一意问学,力主兼容儒释道三家,崇尚实学,图以朱学补阳明心学的空幻,声震于皖江、……[详细]
  张泽,字大被,今牛集乡云田坂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贡生。授湖南沅江知县,兼理武陵,因亲丧去职回家,借贷办理丧事,人称他为“债宦”。丧事毕,补四川巫岭。在任期间,他免除茶税,建置驿站,人民称便。岁荒,捐俸买粟赈饥。民俗信奉女巫,泽烧其神像,鞭挞巫者,改变弊俗。后升任浙江衢州通判,调四川广安知州,道经巫山,巫山民众争奉酒迎接,车不得过,泽乃下车步行数里而去。到广安,一日判决积压讼案50多件。在堂前设置锅灶柴火,听讼者自炊,须臾裁决而去。有推官至,因索贿不得,预戒守门者不得让张知州进见。泽受阻从坏墙而入,对推官说:“吾有橐,请君探之;吾亦将探君橐……[详细]
  谢蔚明(1917—2008),今枞阳县陈瑶湖镇水圩村人,出身贫寒,幼年在水圩村念过几年私塾。谢蔚明先生一生经历了多次生死关头,艰难地承受了生命重压,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一生,到鬼门关去过好几趟。他一生中最重大的事变应该是-和北大荒的牢狱之灾。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正在汉口替人看管仓库的谢蔚明拍案而起。在《蔚明先生自传》中,他这样写道: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我订的《武汉日报》送来,我一边看报,一边流下热泪,还捏起拳头捶打桌子。我痛恨日本鬼子侵略,又为中-队奋起而激动。强烈的爱和恨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我决心把青春、热血献给抗战。同年九……[详细]
慈云桂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71990)
  慈云桂(1917~1990),桐城县北麒麟乡(今属枞阳县)人,世界著名计算机专家。慈云桂家境贫苦,从桐城中学毕业后,为支持弟妹上学,辍学至庐江县当小学教员。家境宽裕后,又继续上学。民国25 年(1936 年)7 月考入安庆高中读书,毕业后考入湖南大学,民国32 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深造,民国35 年毕业后留清华大学物理系任助教、讲师,民国37 年参加革命。1950 年4 月调大连海军学院任副教授、系副主任,1954 年10 月调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70 年任长沙学院教授、系主任、研究所所长,1978 年任长沙国……[详细]

全部铜陵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