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山东 > 淄博历史名人介绍17

淄博历史名人介绍17

更新时间:2023-03-15

  于疏枚(1859—1904) 又名于疏梅,字卜臣。淄博市临淄区南马坊村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任国史馆协修。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为顺天乡试同考官。1904年(光绪三十年)为会试磨勘官、殿试牧掌官。……[详细]
   王慕徽(1815—1893) 字慎堂,号雨坡。淄博市张店区傅家乡人。国画家。赋性孤介, 品高学粹, 不乐仕进,终老教馆。其绘画精妙,尤工画羊。代表作品有《独占鳌头》《三羊开泰》《九九小寒图》(九扇屏81羊)等。与同邑毕太史书法齐名。识者咸重之,民间有“板桥竹子慕徽羊,东河大字世无双”之誉。……[详细]
   毕道远 (1810—1889) 字仲任,号东河。淄川县万家庄(今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万家庄) 人。清廷官吏。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举人,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中进士,初任翰林院散馆检讨、山西正主考官、记名御史、司经局洗马。1851年 (咸丰元年) 充国史馆纂修,后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学士、文渊阁校理、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正主考官,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侍郎、户部右侍郎兼……[详细]
   徐华清(1788—1850) 字际唐。临淄县徐家圈村(今属淄博市临淄区)人。幼年入塾,喜爱武功。其父徐相臣,按其志向,延师习武。1807年—1808年(嘉庆十二、十三年) 乡试、会试连捷。及殿试,又夺魁,成为临淄历史上惟一的武状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任直隶提标右营游击,后升任甘肃省参将,奉命去塔尔巴哈台屯田。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张格尔在英国侵略者唆使下叛乱,率领叛军窜入新疆天山……[详细]
   王振隆(1814—1848) 字起斋,号裕成。桓台县杨桥村人。18岁中武秀才。22岁乡试中武科举人。后因家贫,到沂州某大户人家教其子弟习武。28岁时在乡亲资助下赴京会试,当众举起乾清门外数百斤重的石龙。殿试被钦点为武科榜眼及第,授御前侍卫官职。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授浙江处州府右营游击。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改任乐清协镇,封为武功将军,提督军备。鸦片战争后,王振隆赴浙江沿海国防重地任……[详细]
   车锡贵 (1898—1931)又名车希贵。淄川县九区演礼村(今属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 人。淄博矿区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烈士。12岁当矿工下煤窑。1925年秋参加“淄川炭矿工人俱乐部” ,接受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1926年3月参加反对鲁大公司裁减工人的-斗争,结识山东党组织派往矿区开展活动的刘俊才 (刘子久)、朱霄、李子珍等人。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下旬, 他在沈马庄龙王庙主……[详细]
  苗杏村(1871~1941.12.14)世远,字杏村。山东桓台人。幼时家贫,无缘上学,在索镇街做面食生意。15岁时,买一头毛驴外出赶脚送客。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跟二哥苗世厚到济南泺口,开办恭聚和粮栈,开始当伙计,后任恒聚和粮栈副经理。苗家第一个独资企业公聚和粮栈开业时任经理。因经营得当,于1912年进入济南商埠,创办恒聚成粮栈,成为苗氏企业主角。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详细]
   史文彬(1887.11.19~1942)原名史银子,字志卿,化名石志清。山东青城(今高青县)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黄河决口,洪水泛滥,随父母迁往济南,靠亲友资助,全家以开小杂货铺为生。13岁时,家中受欺诈遭官司,一贫如洗,-搬进一座关帝庙栖身,父母相继在忧愤贫病中去世。为寻求生路,年仅14岁的史文彬到济南公益学校半工半读。学徒期满,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转到济南一家铁厂做工。19……[详细]
  毕自严(1569—1638年),字景曾,淄川人,明代著名政治家、理财家。天启、崇祯年间任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政。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自严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10年,功在社稷。他留下许多奏章,是研究明代经济史的宝贵史料。毕自严万历二十年(1592年)弱冠及第,授松江推官。他年少有大才,尤善于综理复杂的经济事务。先后任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淮徐道参议、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议、……[详细]
  王象晋(生卒年不详),字荩臣,号康宇,明代农学家,新城县(今山东桓台县)人。他编撰的《群芳谱》是我国17世纪初期论述多种作物生产及与生产有关的一些问题的巨著。王象晋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由中书舍人官至浙江右布政使,后升任河南按察使。他为人正直,因事得罪了当朝权贵,仕途坎坷。史书称誉他是,“济人利物常恐不及,乃爱国爱民、急公好义、关心国计民生的长者”。他在身居官职的时候,也时时不忘农本要义……[详细]
  王象春(1578—1632年),字季木,号虞求。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人。明末诗人。新城王氏为官僚世家。王象春之兄王象晋,即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之祖,官至浙江布政使。王象春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雅负性气,刚肠疾恶,扼腕抵掌,抗论士大夫邪正,党论异同,虽在郎署,咸指目之,以为能人-也。”(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终因刚直而免官归田,卒未起用。王象春……[详细]
  徐夜(1611—1683年),初名元善,字长公,因慕三国魏文学家嵇叔夜(康)之为人,更名夜,字嵇庵,又字东痴。山东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人。清初诗人。诸生。“中岁以往,屏居田庐,邈与世绝,写林水之趣,道田家之致”(《渔洋文》)。隐居于系水之东。晚年举博学鸿词,以老病辞,未赴。徐夜为明末诗人王象春的外孙、诗人王士祯的外从兄弟,在其隐居之后,0昼掩,只与王士祯兄弟来往。其诗亦靠王士祯为之游扬……[详细]
刘德培 [] (?~1863)
  刘德培(?—1863)字雪田,后改为春田。祖籍四川,淄川县纸坊村(今淄博市淄川区淄城镇开河村) 人。清代淄川农民起义领袖。幼年勤奋好学,中秀才后为塾师。1860年(咸丰十年)秋,淄川知县多仁横征暴敛,浮收漕粮,群众愤起闹漕。他为群众拟写抗漕呈文,并谋划聚众去县衙与知县讲理。因事情泄露被捕判死刑,民众联名保释,多仁急将他解往济南,途中逃脱。在避难期间,开始进行反清宣传,组织民众武装,伺机起义。186……[详细]
   博山大街是淄博市博山区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原属古颜神镇。街道不宽,今做菜市场使用,商贩摩肩击毂,市声不绝于耳。行至博山大街中段,孙廷铨故居赫然眼前,矗立于道路中央。孙廷铨历任清兵、户、吏三部尚书,康熙帝拜其为内秘书院大学士。博山人尊称他为孙阁老,被当地一些居民奉若神明。近日记者到访时,冰雪覆路难行,修缮尚未完工的故居内犹有香火供奉。2013年是孙廷铨诞辰400周年,对这座明清古建筑的修缮有望于……[详细]
  段安节(生卒年不详),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他是唐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他所撰《乐府杂录》一书,记述了唐代以前的音乐情况,对后世影响很大。段安节是唐初名将段志玄的后裔。段志玄仕隋为太原司法书佐,其三世孙段文昌即段安节的祖父,唐穆宗时官至宰相。父亲段成式,历官至太常少卿,著有《庐陵宦下记》2卷,已佚;《酉阳杂俎》20卷和续集10卷(今尚存)。段安节官国子司业,“善乐律,能自度曲”(《新唐书·段志玄……[详细]
李成 [] (919967)
  李成(919—967年),字咸熙。祖籍长安。先辈为唐朝宗室。祖父李鼎,在唐朝末年为国子祭酒、苏州刺史。残唐五代变乱后,迁居于青州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遂为营丘人。他是五代、宋初著名的山水画家,为当时北方山水画三大家之冠,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他还是一个绘画理论家。李成的父亲李瑜,曾为青州推官。李成虽然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为书香门弟、名门望族,但他却未曾出仕。李成“儒道自业”、“……[详细]
淳于意 [] 西汉初著名医学家 (前205前140)
  淳于意(约公元前205—前140年)西汉初著名医学家。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文帝时,他曾任齐太仓令,故称“仓公”。淳于意自幼家道贫寒,但非常爱好医学。青年时代的淳于意秉性正直,不愿交结权贵,又不会奉迎上司,为官不久就辞职从医。他在行医期间,因热情为百姓服务,不巴结达官贵人,而得罪了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一次一个富商的妻子生了病,吃了淳于意的药后,病情不见好转,几天后竟死去了。这位富商仗势向官府……[详细]
  田骈(约公元前370—前291年),又名广,一名陈骈,人称“天口骈”。齐国(今山东临淄)人。战国时代的哲学家。田骈是齐国临淄稷下道家学派的中坚名人。史称他好高议,“设不为官”。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异常活跃。在齐国,从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开始,就在国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北)西边的稷下设立学宫,广招各国的学者、游士等有才之士前来议论讲学,著书立说。因为他们的地点在稷下,又受到齐国的保护和尊崇,因此,被请来讲……[详细]
  田何(生卒年不详),字子庄,一作子装,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徙居杜陵(今西安市东南),号杜田生。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经学家。田何本战国齐王族田氏后裔,汉初,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把关东(函谷关以东)的大族迁往关内,田何因由齐迁秦,家杜陵。据《史记》、《汉书》记载,从孔子学《易》的商瞿,经过六代人,传至田何,他的老师是东武(今山东高密、诸城一带)人孙虞子乘。秦时焚烧《诗》、《书》,《易》为……[详细]
  徐伯(生卒年不详),齐郡(今山东临淄)人。西汉著名的治水专家、水利学家。徐伯的主要功绩,在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为发展农业生产,是离不开水利的。西汉的农业,经过战乱后,大体上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前期在于恢复,中期在于发达,后期因豪强地主的夺田霸产,兼并土地,使农业生产在发达的基础上反而呈现出衰败的景象。汉代中期的农业,之所以发达兴旺,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汉武帝刘彻,充分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