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山西 > 晋中名人

晋中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廉颇 [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十七史百将传 (前305前230)
  廉颇(约前305~前230)赵国苦陉(今定州邢邑)人。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领兵攻齐,大败齐军,官拜上卿。后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之会,秦王欲羞辱赵王,被蔺相如以大智大勇挫败,相如亦因此官拜上卿,地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多次欲欺辱相如,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再-让,最终感动廉颇,亲自上门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廉颇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人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撤换廉颇。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除……[详细]
王僧辩 [南北朝] 十七史百将传 (?~555)
  王僧辩(?—555年10月26日),南朝梁将领。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僧辩初为湘东王萧绎中兵参军,后任平南将军、左卫将军、骠骑大将军、尚书令等职。他智勇兼备,所经战阵,多获胜利。梁大宝二年 (551),萧绎以他为大都督,领军讨伐兴兵作乱的原东魏大将侯景,获胜。王僧辩因功任征东将军、江州刺史。承圣元年 (552),他与东扬州刺史陈霸先会师,水陆并进,攻破石头城(今南京城西),大败侯景。四年,在北齐的威逼利诱下,迎立北齐扶植的梁贞阳侯萧渊明为帝,遭陈霸先反对,被其缢杀。王僧辩最初在北魏政权任职、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随父王神念从北……[详细]
温庭筠 [] “花间词派”鼻祖 (812870)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别名温八叉、温庭云,晚唐诗人、词人,花间词派代表词人。温庭筠出生没落的贵族家庭,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他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温庭筠代表作有《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菩萨蛮十四首》、《望江南》等,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生平事迹才华横溢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详细]
王溥 [] 宋朝宰相 (922982)
  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170卷。出生于官宦世家,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王溥任丞相十年,三次迁升一品。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封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八月去世。朝廷停朝两天,赠侍中,谥文献。早年经历 王溥,后汉乾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任秘书郎。当时李守贞占据河中,赵思绾在京兆反叛……[详细]
温峤 [] (288329)
  温峤(288-329),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名将,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曹魏名臣温恢的曾孙,西晋司徒温羡之侄。东汉护羌校尉温序之后。温峤17岁出仕,由司隶都官从事累迁至潞县县令。后任刘琨的参军,积功至司空府左长史。317年,温峤作为刘琨的信使南下劝进,从此历任显职,并与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曾任江州太守,参与平定王敦、苏峻的叛乱。苏峻之乱平定后,温峤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死后赠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温峤“博学能属文”,《隋书·经籍志》有《温峤集》十卷。早期生活温峤聪明敏捷,凤仪俊美,自幼便以孝悌著称。十七岁时,州郡都来征……[详细]
温子升 [南北朝] 北魏文学家 (495547)
  温子升(496—547年),字鹏举,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市)人。北魏文学家。与当时文学家邢劭齐名,并称“温邢”;又与邢劭、魏收合称为“北地三才”。温子升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为东晋文学家温峤后裔。自幼勤学好读,博览诸子百家,工诗善文,早年在广阳王元渊门下为贱客,后为文学家常景所赏识,渐知名。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东平王元匡试选御史,800余人应试,温子升中选,由此文名大著。后历任诸王僚属,执掌文翰。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年),任侍读兼舍人,迁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后领本州大中正。东魏末年,高澄引温子升为大将军谘议。武定五年(547年),元瑾、刘……[详细]
温佶 [] (?~780)
  温佶(?—780),字辅国,以字行。温大雅五世孙,并州祁人。安禄山乱,往见平原太守颜真卿,助为守计。李光弼厚遇之。后居邺,薛嵩荐之朝,授太常丞,一谢嵩即去,屏处郊野,世推其高节。子造。 唐礼部尚书温大雅子无隐,任工部侍郞、瀛州刺史;温无隐儿子叫温晋冲,任范阳令;温晋冲的儿子叫温仁礼,任金吾卫长史;温仁礼的儿子叫温景倩,任南郑县令、赠谏议大夫;温景倩的长子就是温佶,字辅国。温佶娶唐初大将军李绩之女(山西高平人)生五子:温遘、温邈、温造、温逊、温□(缺字)。温邈生四男,至宋时已达千余口人,并繁衍至南阳、洛阳、晋城、冀南一带。济源温氏人才辈出,是继唐初太……[详细]
郭泰 [] 东汉太学生领袖 (128169)
  • 郭泰
  郭泰(128年—169年)(范晔为避父范泰讳于《后汉书》作郭太 ),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属山西)人 。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郭泰出身寒微,年轻时师从屈伯彦,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他身长八尺,相貌魁伟。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人誉为党人“八顾”之一。最初被太常赵典举为有道,故后世称“郭有道”。官府辟召,都不应命。他虽褒贬名人,却不危言骇论,所以不在禁锢之列。后为避祸而闭门教授,弟子达千人,提拔“英彦”六十多人。建宁元年(168年),郭泰闻知陈蕃谋诛宦官事败……[详细]
温式之 [] (?~371)
   温式之(?—371),字穆祖,东晋太原郡祁县都乡仁义里人,大将军温峤之次子。官至散骑常侍,为官清正,封新建县侯。据《晋书》“(温放之)弟式之,新建县侯,位至散骑常侍。” 《晋书》等史书对温放之的资料很少,温式之墓的发掘填补对其卒年和兄妹及子女的情况。温式之墓于2001年9月至10月出土于南京市区下下关区郭家山西端南坡,郭家山位于南京市北郊。墓志作碑形, 圆首,额有穿, 两面穿上各饰一道弧形凹痕。正反两面均有文字, 隶意楷书, 阴刻, 文字间以界郭, 满行18 字, 每面首尾两行各缩进1 字,志文残存265 字。墓志下端出集, 可插于志座内。盈顶座……[详细]
  温顗,唐朝国子助教、著名词人温庭筠之孙。五代十国时期,仕前蜀高祖,官至常侍。继承先祖才华,擅长隐僻绘画之事 父温宪,唐光启中为山南从事,也是位著名诗人。《唐才子传》卷九:宪,庭筠之子也。龙纪元年李瀚榜进士及第,去为山南节度府从事。大著诗名。词人李巨川草荐表,盛述宪先人之屈,辞略曰:“蛾眉先妒,明妃为去国之人;猿臂自伤,李广乃不侯之将。”上读表恻然称美,时宰相亦有知者,曰:“父以窜死,今孽子宜稍振之,以厌公议,庶几少雪忌才之恨。”上颔之。后迁至郎中,卒。有集文赋等传于世。 《十国春秋》前蜀八列传:“温顗,唐助教廷筠之孙也。父宪,光启中为山南从事……[详细]
  王方翼(625年-687年3月18日),字仲翔,并州祁(今祁县)人,唐朝名将。少号孝童,唐太宗时为右千牛。唐高宗时随裴行俭讨伐李遮匐,为副将,兼检校安西都护,修筑碎叶城。永淳初年(682年),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带兵围困弓月城,王方翼率军与其在伊犁河交战,大获全胜。突厥军援至,又在热海交战,杀敌七千,擒其首领300人,西域震服。武则天猜忌他是王皇后本家、唐朝忠臣,把他流放到崖州病逝。家庭骤变王方翼幼时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博得“孝童”的美称。后来,李氏因与婆婆同安大长公主关系不和睦,被大长公主将他们母子赶到到乡下的凤泉别墅。家庭的骤变,对王方翼的成长影响……[详细]
郝昭 [三国] (?~228)
  郝昭,字伯道,三国魏太原郡榆次县人。生年不详,卒于魏太和二年(228)。年少时体格强健,好戏斗战,常为众童之首,及长见义勇为,小有名气于乡里。逮青年从军行武,勇武有力,由士卒拔于标首为部曲都,再擢为将领。魏文帝黄初二年(221),随镇西将军曹真赴河西(今陕甘交错地带)讨伐胡治元等多处叛乱,郝昭不畏死、不辱命,战战奋勇,立功甚多,遂升至将军,封号“杂号将军”。“杂号”为何爵、何意?无见载,不得而知矣。此后的余生,郝昭献身于国之西陲,南与西蜀对垒,北与诸羌抗衡,戍边一生。魏明帝太和元年(227),西平郡(今甘肃皋兰)守将麹英,趁新帝登基,国政欠稳之隙,在西蜀……[详细]
  石韬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儿子,因与太子石宣不和而被石宣派刺客杀害。333年被石弘封乐安王,担任前锋将军、司隶校尉。334年,石韬和章武王石斌在北地郡冯翊郡击败北羌王薄句大,使他退保马兰山。337年石虎为王,封石韬为秦公。339年,担任太尉,和太子石宣日省尚书奏事,专管刑赏。342年,因为得宠,掌握生杀拜除之权。石韬有宠于石虎,所以石虎在嗣立石宣后有点后悔,想立石韬为太子,但是鉴于废长立幼的诸多教训,石虎犹豫不决。石宣曾有一次违逆石虎的旨意,石虎发怒说:“悔不立石韬。”从此,石韬骄纵,和石宣争权,在太尉府修宣光殿,房梁长九丈。石宣看到后认为冒犯了他的姓名,勃然……[详细]
  祁隽藻(1793年7月11日—1866年),字叔颖,号淳甫,因避讳穆宗载淳之讳改号为实甫,晚号观斋、息翁、间叟。山西寿阳平舒村人。祁隽藻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于同治五年(1866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祁隽藻为寿阳祁氏第十六代裔孙,是祁韵士的第五子。他二十二岁中进士,曾官至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正一品),是当时晋人在朝中居官最高最久者。他曾为三代皇帝授课:道光年间,他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经筵讲官,为道光帝讲习经书;咸丰帝年间,他为体仁阁大学士兼任讲官,为咸丰帝讲治国方略,授用人之道;同治年间,他在弘德殿为同……[详细]
  侯俊岩(1910-1981),又名石岩、兆麟,西王智村人。父亲侯福昌为清末拔贡,兄侯外庐为著名历史学家。初在本县第一高小读书。考入太谷铭贤中学后,参加学生会,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民国16年(1927),经学校中-组织领导人张维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政治形势恶化,多数党员撤离学校。只留其与郝德青、许金章3个党员,他们组成党小组,仍领导学生会坚持斗争。民国19年(1930)春,因领导酝酿一次大-,被校方开除。同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预科俄文系。就读期间,参加反帝大同盟,并加入鏖尔读书会。在读书会掩护下,继续参加出墙报、写标语、--等革命活……[详细]
王鉷 [] (?~752)
  王鉷(?-752年),唐玄宗时期,太原祁县(今山西省祁县南)人,父亲王晋。祖父为唐朝西域名将王方翼。公元745年,唐玄宗任命户部郎中王鉷为户口色役使,并下敕免除百姓当年租庸调。王鉷奏请征收百姓的运费,夸大钱数,又让用钱购买本地所产的贵重物品,这样百姓所交纳的比不免除租庸调时还多。按照过去所定的制度,戍守边疆的士卒应该免除租庸,六年替换一次。但是守卫边疆的将领都以战败为耻,对战死的士卒都不向官府申报,所以这些士卒在家乡的户籍没有注销。王鉷一心聚敛财物,将有户籍而没有人的都当作逃避赋税,按照户籍登记,戍守边疆六年以上者全部征收租庸,有人被一次征收三十年租庸,……[详细]
  阳处父(?~前621年),大春秋时晋国大夫,因封邑于阳地(今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遂以阳为氏。 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楚国派斗章出使晋国,晋国派阳处父到楚国回访,晋楚两国恢复了正常外交关系。肴战开端晋襄公元年(前627年),晋国大夫阳处父率军攻打蔡国,楚国令尹子上率兵救蔡,两军隔泜水相持。阳处父后来因晋军粮草将尽,意欲退兵。但他既怕退兵时楚军乘机进攻,又怕退兵后给人落下临阵退却的笑柄,于是想出一计。他派人前去对子上说:“你若想和我决战,我就退后一舍,让你渡河列阵,咱们早晚决战;你若不想渡河,那就让我一舍之地,使我渡河列阵。不然这样相持下,劳师费财……[详细]
  温君悠,太原祁人。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朝建立后任泗州司马。泗州,原属河南现安徽,清时改为泗县。他见朝廷政体纷乱,托病辞官回到家乡。他的三个儿子长子彦弘、二子彦博、三子彦将,对父亲十分孝敬。隋唐才子薛道衡赞叹说:“三人都是卿相才子”。温君悠归隐乡间安度晚年,再没有出去做官。 时局-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成绩,但是隐居家乡祁县教子却成教影响中国历史对唐朝建立有重要推动贡献的三个儿子。这就中国历史有名的“三公堂”。 唐朝时,温大雅(温彦宏)为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其二弟大临(温彦博)为中书令,封虞国公。三弟大有(温彦将)为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详细]
  孟母,相传姓仉(zhǎng)氏,战国时晋国(今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东西仉村 )人。据《孟子世家族谱·世谱》记载:“亚圣祖系出自鲁桓公允,允生庄公同,同有弟三:长庆父为孟孙氏,庆父四传庄子速,速七传激,字公宜,激娶仉氏,魏公子(仉)启女,于周烈王四年四月二日己酉生轲,字子车,又字子舆。”又清·张澍《姓韵·卷六十》记载:“仉,孟子母仉氏。鲁有党姓,音掌,掌当是党氏之族。”这里的“魏公子”即魏国公子仉启,关于仉启,史籍无考。《通志·氏族略·五》云:“仉,音掌,梁州有仉启”。 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详细]

全部晋中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