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电商问答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电商品牌

排行榜

韩剧tv

最新电视剧

最新电影

最新动漫

最新综艺

明星

韩剧tv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明星

排行榜

剧情库

网剧推荐

内地剧情

港台剧情

韩日剧情

欧美剧情

泰印剧情

剧情简介

影视动态

演员表

热播剧

首页 > 电商名人 > 山西 > 大同 > 大同县名人

大同县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毕士安 [] 宋朝宰相 (9381005)
  毕士安(938年—1005年),一名士元(《嘉定赤城志》卷九),字仁叟,一字舜举(《武夷新集》卷一一《毕公墓志铭》,《隆平集》卷四本传),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宋太祖乾德四年(九六六)进士。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九九二),召入翰林为学士。宋真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事。咸平中,复为翰林学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初,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二年卒,年六十八,谥文简。《宋史》卷二八一有传。毕士安一生为人正直,勤于政务,治学严谨,知人善任。平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曾大力推举寇准,向宋真宗-说:“寇准忠义两全……[详细]
曹文诏 [] (?~1635)
  曹文诏(?—1635年),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朝崇祯年间将领,号称第一良将,官至总兵。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崇祯八年(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死后,明王朝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辽东从军曹文诏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崇祯二年(1629年)冬天,皇太极包围北京,曹文诏随袁崇焕入关勤王,在保卫北京中立有战功。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总理马世龙把朱由检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交给曹文诏,命令他率领参将王承胤、张叔嘉、都司左良玉等埋伏在玉田的枯树和洪桥,因鏖战有功升为参将。然后他从大堑山转战到……[详细]
  娄昭君(501年-562年),鲜卑族,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妻子,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的生母。因娄昭君三个儿子先后登基为帝,故而她三次封为皇太后;娄昭君为人高亢明爽,处事果断,遵从俭约。太宁二年(561年),娄昭君患病在北宫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谥号神武明皇后,葬于义平陵。名人生平嫁夫高欢娄昭君,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是北魏真定侯娄提的孙女,赠司徒娄内干之女。娄昭君少时聪明,很多豪族大家都想聘娶她,但她没有同意。当看到在城上服役的高欢后,很是吃惊,说:“此人就是我的丈夫。”于是打发婢女向高欢通告心意,并且多次赠送私财,好让他来家行定婚之礼,父母……[详细]
  独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随孝武帝西行,授爵浮阳郡公。西魏建立后,独孤信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用以招抚被东魏所占据的荆州的百姓。之后大败东魏弘农郡守田八能、都督张齐民、刺史辛纂,于是平定三荆。不久,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率军突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部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了三年。大统三年(537年)才回到长安。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威,便上 书请求治罪,得到了西魏文帝……[详细]
王辅臣 [] (?~1681)
  王辅臣(?—1681年),山西大同人,绰号“西路马鹞子”,本为李姓,明末清初军阀。早年追随姐夫刘某参加农民军,嗜赌,一掷千金,后与王进朝为谊子,改姓王。随明末山西大同守将姜瓖反清,不久投降于阿济格,免于被诛,没入辛者库为奴。多尔衮死后,王辅臣获得顺治帝重用,经洪承畴保举,官至总兵,平西王吴三桂极力笼络,跟随吴三桂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帝。康熙帝即位后,调王辅臣为陕西提督,镇守平凉。三藩之乱时,王辅臣首鼠两端,最后畏罪自尽。早年经历王辅臣本是明朝一官宦人家仆佣的孩子。时值天下大乱,追随姐夫刘某参加农民军,王辅臣生性好赌,曾一夜输掉银子六百两,刘某知道后,打算……[详细]
曹变蛟 [] (?~1642)
  曹变蛟(?-1642),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身怀勇力,少年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为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平定多次-,很受天子器重。先后被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统兵有方,敢战敢为,为抵抗满清异族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崇祯十五年于松锦大战壮烈殉国。此役,明军大部崩溃,诸军皆逃,唯变蛟亲率部下冲后金军大阵,直抵皇太极中军,箭射后金大纛,吓敌酋使其中军后退里许,惜大势难挡,终因势孤力穷,兵败并俘,不愿投降后被后金残杀。曹变蛟是曹文诏的侄子,年轻时候随从文诏出兵作战,积累军功做……[详细]
  拓跋窟咄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之子、道武帝拓跋圭的叔父。拓跋什翼犍死后,苻洛认为其年长,逼他迁徙至长安,苻坚礼待他,教他书学。后因叛乱便随慕容永东迁,慕容永以他为新兴太守。拓跋什翼犍死后,苻洛认为其年长,逼他迁徙至长安,苻坚礼待他,教他书学。后因叛乱便随慕容永东迁,慕容永以他为新兴太守。刘显被打败后,遣弟亢泥等迎拓跋窟咄,遂逼南界,于是诸部骚动。 拓跋圭左右于桓等阴谋策应,同谋人单乌干以告。拓跋圭虑骇人心,沉吟未发。三日后,于桓以其谋告知其舅穆崇,穆崇又告知拓跋圭。拓跋圭所以诛桓等五人,其余莫题等七姓,得悉因由而不问。拓跋圭忧虑内难,乃向北……[详细]
  拓跋仪(?-409年),鲜卑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秦明王拓跋翰之子,道武帝拓跋珪的堂弟,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将领。拓跋仪有谋略,少能舞剑,骑射过人。初封九原公。登国三年(388年),出使后燕,窥伺后燕的间隙以便消灭后燕。回朝后,改封平原公。登国六年(391年),与陈留公拓跋虔等大败黜弗部。同年随道武帝征讨刘卫辰,获刘卫辰尸首,道武帝大喜,改封其为东平公。登国九年(394年),拓跋仪奉命在黄河以北督促屯田。登国十年(395年),后燕进犯五原,拓跋仪率兵驻屯河北,包抄燕军后路。平定并州后,拓跋仪因功劳大,升任尚书令。皇始元年(396年),拓跋仪率兵攻打邺……[详细]
  拓跋什翼犍(320年―377年),鲜卑族,平文帝拓跋郁律次子 ,烈帝拓跋翳槐的弟弟,十六国时期代国君主。建国元年(338年),拓跋什翼犍兄长烈帝拓跋翳槐去世,拓跋什翼犍继位,改元建国。建国二年(339年),设置百官,分掌众职。以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建立法制,使百姓安居乐业。东自濊貊,西至破落那,南距阴山,北达沙漠,全部归服,人口达数十万。建国三年(340年),迁都云中郡盛乐宫。后和匈奴铁弗部交战数年,并与前燕联姻。建国二十八年(365年),匈奴铁弗部左贤王刘卫辰背叛代国,归附前秦。拓跋什翼犍率军讨伐刘卫辰,刘卫辰因惧而逃。拓跋什翼犍率军进击刘卫辰……[详细]
  拓跋祯,拓跋干之子,通解诸方之语,便骑射。世祖时,为司卫监。从征蠕蠕,忽遇贼别部,多少不敌,祯乃就山解鞍放马,以示有伏。贼果疑而避之。高祖初,赐爵沛郡公。后拜南豫州刺史。大胡山蛮时时钞掠,前后守牧多羁縻而已。祯乃设画,召新蔡、襄城蛮魁三十余人,祯盛武装,于州西为置酒,使之观射。先选左右能射者二十余人,祯自发数箭皆中,然后命左右以次而射,并中。先出一囚犯死罪者,使服军衣,亦参射限。命射不中,祯即责而斩之。蛮魁等伏伎畏威,相视股栗。又预教左右取死囚十人,皆著蛮衣,云是钞贼。祯乃临坐,伪举目瞻天,微有风动,祯谓蛮曰:“风气少暴,似有钞贼入境,不过十人,当在西南……[详细]
元悦 [南北朝] (?~532)
  北魏顺帝元悦(?—532年),530年—532年在位,孝文帝庶子,降梁前曾封为汝南王、侍中、太尉。元悦“好神仙道术,绝房中夫妻之爱,而更好男色”,史载他“为性不伦,俶傥难测,又绝房中而更好男色,轻忿妃妾,至加捶挞”。建义元年(528年)四月,尔朱荣兵入洛阳,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海王颢等降梁。永安二年(529年)正月,元悦请求梁武帝萧衍允许他回魏,得到梁武帝的许可。永安三年(530年)六月十三日,梁武帝封元悦为魏王,十六日,梁武帝任命北魏降将范遵为安北将军、司州牧,跟随元悦北还。八月,梁武帝派兵将元悦送至边境。十月,原依附于尔朱荣的北魏东徐州刺史斛斯……[详细]
  拓跋寔君(?-376年),一作拓跋实君 ,鲜卑族,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庶长子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伯父。拓跋寔君禀性愚昧,残忍无仁道。建国三年(340年),拓跋什翼犍将新归顺的百姓分成南、北二部,各自设置大人监察,拓跋寔君负责监察南部。当初,拓跋什翼犍因弟弟拓跋孤推让君主之位给他,便将一半国土授予他。拓跋孤死后,其子拓跋斤未能继承其职,因而心怀不满,想伺机作乱。建国三十九年(376年),拓跋斤趁代国遭前秦挫败、拓跋什翼犍患病、未确立继承人之机,对拓跋寔君说,拓跋什翼犍要立与慕容氏所生儿子为继承人,但畏惧他会作乱,想要先杀掉他,拓跋寔君信以为真,于是率……[详细]
  元子直,字方言,元劭兄。少知名,为清河文献王所赏爱。起家除散骑侍郎,转中书侍郎。后除通直散骑常侍,迁给事黄门侍郎。元子直,字方言,元劭兄。少知名,为清河文献王所赏爱。起家除散骑侍郎,转中书侍郎。后除通直散骑常侍,迁给事黄门侍郎。灵太后诏曰:“故太师、彭城武宣王道隆德盛,功高微管,协契先朝,导扬末命。扶疴济难,效汉北之诚;送往奉居,尽鲁南之节。宗社赖之以安,皇基由之永固。而谦光守约,屡捴增邑之赏;辞多受少,终保初锡之封。非所谓追旧报恩、念勋酬德者也。可以前后所封户,别封三子为县公,食邑各一千户,庶以少慰仁魂,微申朝典。”子直封真定县开国公。出为冠军将军、梁……[详细]
元钊 [南北朝] 北魏皇帝 (526528)
  北魏幼主元钊(526年—528年),鲜卑族,孝文帝元宏曾孙,京兆王元愉之孙,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在位仅四十五天。元钊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祖父为京兆王元愉,父亲为临洮王元宝晖。 武泰元年二月二十五日(528年3月31日),北魏孝明帝元诩突然去世,胡太后先是将孝明帝-,即北魏女主敬哀公主(即元氏,史称元姑娘)伪称为皇子拥立为帝。同年二月二十七日(528年4月2日),因发觉-不可藏,便改立年仅3岁的元钊为帝,天下震惊,认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将领尔朱荣遂带兵讨伐。 四月十一日(528年5月15日),占领京师洛阳,元钊及胡太后被俘。尔朱荣将幼主……[详细]
元宝炬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西魏开国皇帝 (507551)
  元宝炬(507年—551年3月28日),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京兆王元愉之子,南北朝时期西魏开国皇帝。元宝炬生于正始四年(507年),其父元愉反叛兵败后自杀,元宝炬兄弟几人也被幽禁在宗正寺直到宣武帝元恪驾崩后才恢复自由并重新编入宗室属籍,初任直阁将军,先后被封为邵县侯、南阳王,不久升任太尉、加侍中。永熙二年(533年),进位太保、开府、尚书令。次年孝武帝元修与权相高欢决裂,元宝炬在受封中军四面大都督的职务后随孝武帝投奔宇文泰,同年进拜太宰,当年十二月,孝武帝元修被杀。群臣本来打算立孝武帝兄子广平王元赞,侍中元顺却向宇文泰建议立元宝炬为帝,宇文泰遂上……[详细]
拓跋诘汾 [] 代国第十四任皇帝 (?~220)
  拓跋诘汾(公元?年--公元220年),谥代国第十四任皇帝。号“圣武皇帝”,史称“圣武帝”或“代圣武帝”,公元213年—公元218年在位。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四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前任首领拓跋邻之子(一说,其谥号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时所追加的)。其子:代国神元皇帝拓跋力微(174—277年)。拓跋诘汾在位时,部落势力并不强,如果没有后来拓跋力微的发展,也许就没有北魏了。按《魏书·序记》记载拓跋邻在位时,有神人建议迁徙部落,拓跋邻以当时已老,传位予诘汾,诘汾受命南迁。《魏书》形容的迁移过程颇具神话色彩,先是“山谷高深,九难八阻”,部众原本打算停下来。……[详细]
北魏孝文帝元宏 [南北朝] 中国古代十大贤君,北魏皇帝 (467499)
  北魏孝文帝元宏(467年—499年),原姓拓跋,后改姓元,名宏,鲜卑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改革。北魏皇兴三年(469年)六月,不满两周岁的拓跋宏被立为太子。他自幼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深受汉文化的熏陶。皇兴五年(471年)八月,年仅5岁的他继皇帝位,由冯太后临朝称制。冯太后一方面继续培养教育年幼的皇帝,使其逐渐了解治国方略;另一方面对北魏进行了许多改革,如推行均田制、新租调制、三长制等,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这些深深地影响着年幼的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年)正月,孝文帝开始处理国事。太和十四年(……[详细]
  拓跋晃(428年—451年7月29日),鲜卑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长子,母夫人贺氏,北魏宗室。延和元年(432年),拓跋晃被立为皇太子。太武帝率军攻打北燕时,命拓跋晃留守处理尚书省事务。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攻打北凉,拓跋晃留京总理朝政,由宜都王穆寿辅佐。不久随太武帝攻打柔然。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下诏灭佛,平素喜好佛法的拓跋晃在这一问题上与父亲产生极大矛盾。屡次劝谏却未得听从,只得设法保全很多和尚不被杀害。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因被太武帝宠臣宗爱陷害使得东宫大批官员被杀,忧虑而死,时年仅二十四岁。追谥为景穆太子,葬于金陵。正平二年(……[详细]
  元恂(483年-497年),原名拓跋恂,原字元道,后改字宣道,北魏宗室,北魏孝文帝元宏长子,宣武帝元恪异母兄,母孝文贞皇后林氏。元恂生于太和六年(482年),太和七年(483年),生母林氏按北魏惯例(子贵母死)赐死,元恂由嫡祖母冯太后养育。太和十年(486年),得名恂,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立为皇太子。孝文帝远征南齐,元恂留守新都洛阳。元恂嫌河南酷暑,穿胡服。太和二十年(496年),元恂逃至平城,得到反对汉化和南迁的贵族的支持。其父孝文帝返回后平息了变乱,废黜元恂为庶人,囚禁在河阳,衣食仅够维生。不久,又派人将元恂赐死。元恂享年仅15岁。……[详细]

全部大同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