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安徽 > 合肥 > 肥东县名人

肥东县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包拯 []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南粤先贤 (9991062)
  •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详细]
朱景昭 [] 晚清“庐州三怪” (18231878)
  朱景昭(1823年—1878年前后),字默存,以字行,人多称其朱默存,合肥东乡(今安徽省肥东县)人,道光年间的优贡生,故居曾在安徽省肥东县磨店乡的朱衣郢。曾授候选直隶州州同。其著作有《无梦轩遗书九种》、《劫余小记》、《论文蒭说》、《朱景昭批评西厢记》等传世。与王尚辰、徐子苓并称晚清“庐州三怪”。朱景昭,生道光癸未年(1823)六月十八日寅时,字默存,号朴菴,安徽合肥人,晚清“庐州三怪”之一。清封承德郎,咸丰壬子科优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同,曾短期为袁甲三、刘铭传幕僚 。《清史稿·文苑传·朱默存》载,“朱景昭,字默存,合肥人。与徐子苓齐声,有‘合肥三怪’之目……[详细]
卫立煌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18971960)
  • 卫立煌
   卫立煌(1897~1960)又名辉珊,字俊如。安徽庐州义兴(今属合肥市郊区)人。1916年到广州,投入以朱庆澜为省长的广东省防军,后任孙中山广州大本营警卫团排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任第九军副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第十师师长、第十四军军长、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兼三省边区督办。参与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和对长征红军的“追剿”。1935年5月被授于陆军二级上将,9月又加封陆军上将衔;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6月兼任徐海绥靖分区司令官。不久,蒋介石任命他为陕甘绥宁边区总指挥,让其部作国……[详细]
包绶 [] 北宋名臣包拯次子 (10571105)
  包绶,幼名包綖,生于北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享年四十八岁,北宋名臣包拯次子,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孙氏,但未出世,生母孙氏便被包公打发回娘家,多亏大嫂崔氏知悉孙氏怀有身孕,便背着包公夫妇,私底下不断派人送钱财衣物等到孙家,孙氏生下一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将男孩抱养在自己房里,名为长嫂,实为养母,翌年,在包公六十岁大寿之际崔氏将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公面前,包公夫妇大喜,遂将此子取名包綖。包公于嘉祐七年过世,宋仁宗亲自前往灵堂吊唁,当仁宗看到灵前的包綖只是个五岁的小娃娃,衣着打扮极其一般,环顾包家摆设也与包公的身……[详细]
  包繶(1033—1053),北宋名臣包拯长子,生母董氏,十九岁时娶淮阳崔氏为妻。崔氏是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外孙女,因此包家与崔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包繶因父亲包拯官居高位,自幼便受到特殊的荫补,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获得宋仁宗赵祯赐封为太长寺太祝,但还未上任便于婚后第二年病故。崔氏伤心欲绝,谁知祸不单行,数年之后,五岁的儿子包文辅又夭折,崔氏与包公失去了唯一的长子和长孙,心如刀绞,但包公夫妇毕竟是开朗之人,不希望崔氏年纪轻轻便在家守节,劝她再嫁,但崔氏执意不从,公婆失去独子已够悲伤,自己再离开岂不叫老人家们更添一层痛苦。便说:“公公是天下尽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详细]
戴正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11966)
  戴正华(1901~1966),湖滨乡六家畈人。幼年在六家畈、撮镇私塾读书。民国10年(1921)去上海考入南洋专门学校学医,积极参加五卅运动。民国14年毕业后,先后任黄浦军官学校军医、广东-总兵站医院内科主任、国民0陆军四十四军卫生队队长和第五十六师少校军医。在军营生活中,他耳闻目睹官场内部的相互倾轧和社会制度的腐败,思想彷徨,亟想寻求新的生活出路。民国20年,蒋介石纠集20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戴正华所在的第五十六师被红军歼灭3个团,他被红军解放,便毅然断绝与-的关系,参加红三军团任军医。面对敌军的不断“围剿”和严密-,红军伤病员增多,……[详细]
  童汉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合肥城内中-组织的创立者和领导人。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他两度战斗在合肥地区,因积劳成疾,于1943年8月病逝。汉璋一生追求真理,以身报国,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碧血丹心。童汉璋,1897年出生于合肥东乡童小郢。1918年,就读于安徽法政专门学堂,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熏陶。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安庆,汉璋起而响应,鼓动并组织全校同学投入伟大的-,并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1920年5月,他被选为安徽学生联合会副会长。不久,他作为组织者之一,领导了安徽著名的“六·二”-。在多次斗争中,汉璋充分显示了革命大无畏精神和组织……[详细]
刘盛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电子物理学家。1933年12月25日生于安徽肥东。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58年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过副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电子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校长(1985-2001)。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式静电强流电子光学系统并进行严格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广义的强流电子轨迹方程建立了以电子回旋中心坐标系为基础的电子回旋脉塞的动力学理论体系提出并建立了静电电子回旋脉塞的概念与线性及非线性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发展了静电自由电子激光的新概念及其理论提出并建立了特殊准光学谐振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发展了相对论空间电……[详细]
  张义纯(1895~1982),字靖白,合肥人。曾任国民党二十一集团军代总司令、安徽省主席。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10 月20 日,张义纯生于今肥东县长临河乡张胜吾村。他家世代务农,父亲张仁吾曾在芜湖经营酱坊,家道小康。张义纯幼年就读于本乡私塾,12岁时,被姐夫、以后成为辛亥义士的王正藩接到武昌,投考了陆军小学。在该校,张义纯结识了同窗、离他家仅10 余公里的同乡张治中,后又考入保定军官预备学校,再入保定军校炮科,毕业后分到陆军第一师当见习排长。民国6 年(1917 年)7 月,张勋复辟,段祺瑞在马厂誓师,张义纯为讨逆军总司令部副官。段祺瑞辞去国务总……[详细]
  包令仪(960-1033) ,北宋官员。字肃之,北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包拯的父亲。他自幼刻苦攻读,于24岁考中进士。宋真宗祥符五年(1012)任福建惠安县知县,后来任过朝廷虞部员外郎,掌管冶炼、茶、盐的生产;又曾做过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留守等。天圣八年(1030)左右卒,葬在合肥东门外的螺蛳岗。后朝廷追赠刑部侍郎。……[详细]
  陈荣珍(1938.8~)肥东县人,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荣事达公司董事长。1959 年9 月由芜湖电校毕业。1959~1972 年,在合肥锻压机床厂任技术员、技术组长。1972~1980 年任合肥锻压机床厂质检科、生产科副科长及车间副主任。1981~1984年任合肥锻压机床厂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1984~1986 年任合肥锅炉厂厂长。1986 年1 月~1986 年7 月任合肥洗衣机总厂副厂长。1986 年7 月~1992 年3 月任合肥洗衣机总厂厂长。1992 年3 月~1992 年7 月合肥洗衣机总厂与美菱冰箱厂合并,任合肥美菱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详细]
  阚望(1921~)肥东县石塘镇人。“八一三”抗日烽火激起他和一批同学私自离家离校,参加救护伤兵、难民工作和抗日歌咏活动。后来, 因导演话剧《雾重庆》、《麒麟寨》成功,遂投身于抗日戏剧运动。民国30 年(1941 年)冬,参加周恩来直接组织和领导的“抗敌演剧四队”,在地下党支持下的进步戏剧活动—— 西南八省的“桂林剧展”100 天演出。民国34 年7 月步行到达大别山中原解放区,改名“李蒙”,从解放军五师十三旅到三五九旅,历任文化干事、文工团导演等。阚望在多支连队组训秧歌队,为配合“气节教育”,他导演了秧歌剧《宋法先》,得到-将军的肯定。民国38 年7 月……[详细]
  张劲夫(1914~)肥东人。民国23 年(1934 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国难教育社中共总党团委员。民国27 年后,任中共安徽工委常委、宣传部长,鄂豫皖区委常委、-部长,皖东省委书记,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旅政委,中共淮南区委宣传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二分区政委,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1949 年后,任浙江省财经委员会主任,华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地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国家科委副主任,财政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省长,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是……[详细]
  丁有和(1895~1961)艺名丁大汉,肥东县黄粟乡大李集人。自幼随父学艺,15岁起唱门歌,后唱板凳头戏,走村串乡卖唱,借以糊口。成年后,自编自唱庐剧,能兼演老生、小生、老旦、小旦几种角色,并以唱腔圆润甜美、做功生动细腻而受到农民喜爱,遂成庐剧名角。民国11 年(1922 年),丁有和购置一批服装行头,吸收邹五、陈仁贵等,创建丁家班,自任班主,领班在江北东部农村演唱。他擅长小花脸、老生行当,在扮演薛平贵、杨四郎等角色中,既能运用京剧的一些表演程式,又注意从生活中吸取营养,溶二者于一体,使演出的名人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名噪合肥、巢县、和县、含山等地。丁有和……[详细]
  刘鸿文(1916~1979),肥东湖滨乡刘寿三村人。幼年跟随执教的姐夫吴端礼,先后在撮镇小学、安庆师范读书,因在安庆受到共产主义影响,参加-而被开除,遂于民国24 年(1935 年)去上海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刘鸿文在上海时,深入郊区从事农-动、工人运动和抗日救亡工作。抗战爆发后,转入白区工作,任中国共产党霍邱县委书记兼皖北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在复杂的环境中,机智沉着,顽强战斗,逐步扩大革命力量,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后在解放区,历任中共全椒县、合肥县、定合县县委书记、县长,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科长、皖东专署党团书记兼秘书长、淮南路东地委城工部部长、……[详细]
  温广汉(1902~1982),字漫生,又名孟荪,撮镇六房郢人。民国19 年(1930 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即以后的中央大学前身),同年任合肥第六女子中学教员。翌年去法国留学,攻读社会历史学,获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民国27年春,任国民政府武昌战时干部训练团教官,同年秋去西北联合大学任教授。民国28 年,在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任机要秘书,不久又兼任以卫立煌为主席的河南省政府委员。民国31 年6 月,随卫立煌去西安,任西安行辕参谋,后又一度随卫立煌去重庆赋闲。民国35 年秋,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不久兼任训导长。此后,支持青年学生反……[详细]
  陈季丹(1907~1984),名桂泰,以字行,肥东县湖滨乡龙城村人。幼年随父在扬州读书,民国13 年(1924 年)考取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民国17 年,毕业后即任上海无线电台台长兼工程师,翌年任芜湖电台台长兼工程师。民国20 年去英国留学,民国23 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民国24 年回国后,任真如国际电台工程师。民国25 年,转任湖南大学电机系教授。此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教授,在电气绝缘领域内造诣很深,1952 年在全国首先创建绝缘专业,成为中国有名的电气绝缘专家。他在西安交通大学……[详细]
  刘和鼎(1894年12月13日——1969年4月7日),字波鸣,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安徽合肥(今肥东)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16年8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安武军(将军倪嗣冲)第3路第4营见习。1918年4月出任长江上游总司令部(总司令吴光新)上尉参谋。1919年1月调任湖南省督军署(督军张敬尧)警务处少校视察。12月调任北洋陆军第9混成旅(旅长吴鸿昌)少校副官。1920年9月出任四川陆军第3独立旅(旅长林宓)少校参谋主任。1921年6月出任福建陆军第2混成团中校团附兼营长。1925年9月出任安徽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详细]
  吴光杰(1886~1970),字霖泉,肥东县湖滨乡六家畈人。8 岁入私塾读书,14 岁习艺于家设的糟染坊。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经长兄吴中英引荐,先后入保定陆军幼年学校、保定陆军速成学校读书。宣统三年毕业后,任陆军部机关枪纵队排长。同年秋,武昌起义后,随部队至汉口,毅然加入革命军,在作战中负伤。不久,去南京任陆军部军械司科员,再任陆军部长黄兴的副官。民国元年(1912 年),由陆军部保送去德国柏林工科大学及陆军炮工大学就读,并入普鲁士第三军第六师炮兵第三十九团实习。民国4 年秋,应德国大本营之邀,代表中国担任观战武官,与十几个中立国武官一同观战……[详细]

全部肥东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