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福建 > 厦门 > 思明区历史名人介绍

思明区历史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许斐平(1952—2001)生于鼓浪屿。被认为是中国钢琴界少数的几个天才之一。6岁时在鼓浪屿三一堂举行公演。8岁前往上海随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范继森学习钢琴。次年开始在上海进行演出。“文革”后,成为中央乐团的首席钢琴演奏家。1979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次年转入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他的教授认为他是20年来茱莉亚音乐学院最有成就的学生。1983年,获鲁宾斯坦国际钢琴赛金牌奖,这也是……[详细]
   郑聪明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电业局思明供电分局装表二班班长,1952年12月出生,2000年6月入党,初中文化。郑聪明同志31年来,坚守在装表接电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人民群众服务。每天他总是提早上班,推迟下班,风雨无阻。每逢节假日,为了让班里其他同志多休息,他总是抢着值班,并在节日值班表尾部写上:“有事找郑聪明”。每年的除夕夜,他都坚守在抢修值班岗位上,没有和家人一起吃过一顿团圆饭。他乐于助人,……[详细]
  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林语堂与她的兄弟很有交情,应邀去廖家吃饭。席间林语堂觉得有一双眼睛在偷看他(后来廖翠凤说是看他吃几碗饭),接着又发现他远行换下来的脏衣服被廖翠凤拿去洗了。后来廖翠凤上了圣玛丽亚书院,她听说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读大二时连续三次上台领奖,大出风头,对林语堂更有了钦佩之情。而当二人拟订终身时,廖翠凤的母亲却有异议,说:“和乐(林语堂的本名)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廖翠凤……[详细]
  李禧(1883~1964年),字绣伊,号小谷,祖籍厦门。青年时代就读于福建师范学堂,民国元年至22年(1912~1933年),任厦门竞存小学校长、厦门(思明县)教育会副会长。民国7年参与集美学校二校主陈敬贤组织的教育考察团,前往浙江、江苏两省考察教育,以提高厦门普通话教学水平。20年代任市政会董事,积极参与厦门市政建设。抗战爆发后,他以诗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任厦门防空会秘书,后避居香港。民国31……[详细]
  高云览(1910~1956年),著名记者、作家。本名高怡昌,笔名健尼、耶鲁、法鲁、高友庆,同安县嘉禾里人。高云览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辍学,在家自学,并开始习作投稿。民国15(1926年)在中共地下党员陈三民资助下赴沪就读上海漳泉中学,并在其启迪下参加革命活动。翌年由该校校长李鼎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边读边写作,向《申报》等投寄文艺短评。民国17年加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其父病逝,再次辍学,先……[详细]
  白施恩(1903~1983年),微生物学家,同安县嘉禾里人。民国10年(1921年)夏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中学,同年9月考人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民国13年转入本科,民国18年毕业,得美国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微生物学助教、上海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检疫医师、湖南湘雅医学院微生物学副教授教授兼代教务主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兼主任。民国34年赴美国,在霍布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详细]
  柯石头(1902~1974年),同安嘉禾里人。著名彩扎艺人。柯石头出生在“糊纸业”的家庭,专门糊制“灵厝”和元宵节花灯。父柯栋早已负有盛名,是厦门“糊纸业”“三把半剪刀”中之一把。柯石头自幼好动,喜舞枪弄棒。童年时代就对武打古装名人有着浓厚的兴趣。12岁随父学艺,掌握了彩扎名人技巧,继承了柯氏的彩扎歌诀,成为其中的半把。柯氏因居住厦门溪岸路,故称为“溪岸派”。解放后,柯石头致力于彩扎名人造型的研究……[详细]
  余青松(1897~1978年),同安县嘉禾里人,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民国7年(1918年)赴美国留学,民国12年在匹兹堡大学阿利根尼天文台完成《天鹅座CG星的光度曲线和轨道》硕士论文,在美国天文学界崭露头角。不久在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获得天文学奖学金,成为研究生。在加州大学进修期间完成“关于A型光谱中氢的连续吸收”的课题,并提出测定A型星绝对光度的一种新的光谱方法,获博士学位。民国16年回国,在厦门大……[详细]
  何葆仁(1895~1978年),同安嘉禾里何厝村人。何葆仁幼时人私塾,11岁成孤儿,南渡新加坡依兄辈生活,肄业于道南学堂。13岁回国先后就读于南京暨南学堂、上海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后升人复旦大学文学系。“五四”运动期间,担任上海学生联合会首届会长,并被推举为全国学生联合总会副会长,积极领导上海学界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大学毕业后,往美国华盛顿攻读商科,人伊利诺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获博士学位。民国13年(……[详细]
  周淑安(1894~1974年),音乐家。同安嘉禾里人。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厦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民国3年(1914年)赴美国留学,在哈佛大学攻读音乐艺术理论,同时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练习钢琴,获得哈佛大学艺术学士学位。民国16年人纽约音乐学院学声乐。次年回国,先从事中学音乐教育,后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及声乐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咸阳音乐学院。1974年1月5日病故,享年81岁。周……[详细]
  陈楚楠(1884~1971年),原名陈连才,祖籍嘉禾里,出生于新加坡。童年在当地学校学习英语和马来语,并在家中补习中文。十五六岁即随父习商,父死后与兄共同经营橡胶、菠萝种植园,并开设一座菠萝罐头厂。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海外。陈楚楠对康有为颇为崇敬,加人林文庆和邱菽园组织的好学会,支持康、梁的保皇立宪活动,常以“思明州少年”为笔名,在新加坡《天南新报》及香港《中国日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清……[详细]
  马约翰(1882~1966年),出生于嘉禾里鼓浪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就读于上海明强中学,光绪三十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获理学学士称号。在上海就读期间,马约翰一直是圣约翰大学体育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参加该校足球、网球、棒球、游泳等运动队,酷爱田径,尤擅长中跑和短跑,曾获100码、120码、880码、一英里等项目的全校冠军。宣统二年,在中国有史……[详细]
  陈新政(1881~1924年),原名文图,本名滥,嘉禾里二十二都岭兜村人。陈新政幼时勤奋好学,19岁时南渡马来亚槟榔屿,帮助其父陈裕鹤经营帆船业,遂改名“文图”(以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又改名“新政”)。后在槟城经营土产进出口,不数年而成为富商,后又开设胶厂,并兼营船运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陈新政与黄金庆、吴世荣等十余人第一批加人中国同盟会槟榔屿分会,积极为孙中山筹措广西镇南关、云南河口、广……[详细]
  颜惠庆(1877~1950年),字骏人,同安县嘉禾里人,出生于上海。父永京,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建筑学院,基督教牧师,后任上海圣约翰书院院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颜以优异成绩获美国维金尼亚大学文学士学位,是毕业于该校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当时的上海,外国人汇集,竟无一份中国人办的英文报纸。颜与《南方报》商定,在该报专辟英文版一页,由他与唐国家担任。除译载电讯外,对……[详细]
  徐赞周(1873~1929年),原名根藤,别号益黄、市隐。生于同安县嘉禾里二十四都徐厝村。小时入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务农。光绪十七年(1891年)南渡缅甸仰光谋生。先做帐房,数年后被东家派赴新加坡任分行司理。不久返回仰光,与友人合伙开设瑞隆土产公司。徐赞周重视华侨文化教育事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同乡张永福、庄银安等合资创办缅甸华侨第一所新学制学校——中华义学,先后担任副监学、监学。光绪三……[详细]
  黄瑞坤(1867~1916年),字华谨,同安县嘉禾里二十四都薛厝社人。黄瑞坤小时就读村塾,16岁时随兄黄妈超赴菲律宾。初在棉三米示省张三台店内当店员,勤学西班牙语,兼习菲语。数年后转往宿务佐兄经营米铺。不久自设金顺昌商行,收购土产,推销上海、香港货品,获利甚丰,成为富商,在宿务侨界首屈一指。黄瑞坤曾于清末回国参与投资创办粤汉新宁铁路,出任新宁铁路董事。生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任禾山自治会议主席,“……[详细]
  林云梯(1866~1918年),同安县嘉禾里二十二都前埔人。幼时家境贫寒,13岁迫于生计,随乡亲南渡菲律宾,在马尼拉的商铺当伙计。十余年后,以全部积蓄投入布匹经营,初无钱开店铺,仅置一布橱陈列布匹营业(福建华侨称此类小布商为布橱仔)。后逐步发展,在马尼拉市-街开设胜泰布庄,直至赢得“棉布大王”之称。林云梯发家致富后,生活依然俭朴,但对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却热心捐输。曾捐给菲律宾普智学校5000元、西……[详细]
  叶崇禄(1846~1927年),原名叶清池,字寿堂,晚年号颐园老人。嘉禾里狮山村人。崇禄小时家境贫寒,16岁时只身出洋,赴菲律宾小吕宋营商,不久又到伊郎当小店伙计。后经营糖类和杂货,数年间成为实力雄厚的富商,被菲律宾西班牙殖民政府任命为华人甲必丹。随着事业发展,崇禄先后在菲律宾各埠及厦门、上海、香港、宁波开设分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将生意交其弟清潭经营,携眷回乡。叶崇禄热心教育事业。曾捐款……[详细]
  陈谦善(1844~1901年),名最,字谦善,别号乐峰,嘉禾里仙岳社人。少时随族人南渡菲律宾小吕宋谋生,初受雇于人,后以历年积蓄营商,终成巨富。陈谦善轻财尚义、济困扶危、乐善好施,深得侨胞爱戴,被推选为侨领。清政府也赏给道衔、花翎顶戴。光绪十七年(1891年),他集资向西班牙殖民当局购得马尼拉北郊荒地数百亩,辟为中华义冢,使客死异邦的华侨有葬身之所。继而倡办中华善举公所和崇仁医院,施诊施药,贫病侨……[详细]
  陈庆真(1829~1851年),同安嘉禾里店前村人,出生于新加坡。陈庆真少年时参加反清复明的新加坡天地会。曾与同乡灌口人王泉合资经营暹罗(今泰国)、广东间贸易,因亏本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歇业回国,后来到厦门英商洋行当职员。道光三十年(1850年)六月,陈庆真和王泉等人在厦门旗杆脚五祖庙(现厦门市民立小学后楼)组织反清小刀会,参加者数千人。不久遭清政府镇压,-转移到龙溪、海澄和同安三县交界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