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山东 > 临沂 > 兰山区名人

兰山区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王羲之 []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330361)
  • 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葬于金庭瀑布山。名人生平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详细]
  王雄,字元伯,王戎、王衍的祖父,受到魏国安定太守的推荐而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魏明帝遂将其转为汝南太守。青龙元年,轲比能再度叛乱,诱反步度根,并大败并州刺史毕轨。经历魏国安定太守孟达(与新城太守孟达不是同一人)推荐王雄,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与田豫政见不合,使人阴构田豫乱边,魏明帝遂将其转为汝南太守。青龙元年,轲比能再度叛乱,诱反步度根,并大败并州刺史毕轨,为害魏国边境。青龙三年(235),深感威胁的王雄派刺客韩龙将其刺杀,其政权立刻崩溃,鲜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战。[1-2] 功绩令鲜卑臣服鲜卑南钞汉边,北拒丁令,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详细]
  王旷,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父亲。历官丹杨太守、淮南内史、淮南太守。..善隶、行书。 王旷为避战乱,携家眷于300年来江南吴地、江南洛社乡下定居,为官江南,任丹阳太守、安东将军的参军多年(302年-307年)。302年,长沙王司马乂杀齐王司马冏时,王旷全家均已避乱南下,迁居山阴(绍兴),并上奏朝廷,建议晋室南迁。309年,王旷率军北上、驰援并州,全军覆没,被刘聪俘虏。 303年,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七月十一日,王旷的夫人在江南洛社(今江苏无锡市洛社镇)家内生下第二个儿子,取名羲之。王旷的弟弟王廙当王羲之的启蒙老师。王廙文武的全才,被誉……[详细]
  王彪之(305年-377年11月28日 ),字叔虎(《晋书》因避李虎讳而作叔武),小字虎犊,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晚期重臣,出身琅玡王氏,尚书右仆射王彬之子,宰相王导堂侄。初任著作郎,东海王文学,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官至尚书令,曾与谢安等人对抗桓温,并于桓温死后与谢安一同掌政。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唐书经籍)传于世。刚正不阿王彪之初任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后为尚书郎和镇军将军司马晞的司马。多次升迁后至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王彪之任廷尉时,遇上永嘉太守谢毅于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被周矫堂兄向扬州州府告发。当时的扬州刺史……[详细]
王凝之 [] 谢道韫的丈夫,王羲之次子 (334399)
  王凝之(334-399年),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中书令王献之的哥哥,东晋末年官员、将领、书法家。善草书、隶书。作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是谢安的兄长谢奕之女谢道韫的丈夫。深信五斗米道,孙恩攻打会稽时,不听手下进言,不设防备,祷告后相信已请得“鬼兵”助阵,因而与诸子一同遇害。王凝之并非一个才华高妙的人,也不是个魏晋风流的代表者。就算跟他的弟兄相比,也只能算是平庸者,考其一生,更是迂腐无比。在黄长睿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献之)书具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涣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王凝之何许人?……[详细]
  王廞(xīn,?—?),字伯舆,中国东晋后期政治名人、书法家。出身琅琊王氏,是东晋开国丞相王导之孙。历任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起兵讨王国宝,王廞响应王恭。不久后王国宝被杀,王恭罢兵,令王廞去职解兵,王廞怒不从命,回兵讨恭,被刘牢之击溃逃走,不知所终。王廞出身江左一等一的门阀士族琅琊王氏,他的祖父就是与晋元帝司马睿“共天下”的东晋开国丞相王导。他的父亲是王导幼子王荟,官至会稽内史。当时琅琊王氏虽失去权柄已久,但作为高级士族,仍享有大量特权。王廞亦较早出仕,先任太子中庶子,后任司徒左长史,故人称“王长史”。 晋安……[详细]
王融 [南北朝] 竟陵八友,南齐文学家 (468494)
  王融(468—494年),字元长,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南齐文学家。王融“少而神明警惠”,又多得其母谢惠宣女的督教,“博学有文才”,不到弱冠之年就被举为秀才,并引起以“江左风流宰相”自居的王俭的注意。永明元年,王俭被征为车骑将军,王融有《赠族叔卫军》的诗作;永明三年,王融18岁,王俭诏除国子祭酒,王融有《为王俭让国子祭酒表》的文成。后者颇得王俭之意,王俭“甚奇惮之,笑谓人曰:‘穰侯印讵便可解。’”永明五年(487年),为竟陵王萧子良拔为法曹参军,并参与编篡《四部要略》,由此跻身“竟陵八友”,取得了当时文学领袖萧子良的赏识。在与萧子良的交游中,王融曾……[详细]
王澄 [] (269312)
  王澄(269~312)字平子,西晋名士。太尉王衍之弟,司徒王戎堂弟,大将军王敦族弟。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世族,有盛名,勇力过人,好清谈。然为人举止放诞,不拘礼俗,甚至有脱下衣服光着身体来标新立异的举动,因此为兄长王衍所赞赏,任荆州刺史时不理政事,日夜饮酒,使得荆州大乱,终导致流民反叛,王澄袭杀其众八千余人,但是又因对部下凶狠导致上下离心。终辞去刺史之职。永嘉之乱后南渡任琅玡王司马睿的军谘祭酒,途径豫章时被王敦所杀,时年44岁。轶事王澄幼聪慧,虽然还没有说话,但见到人的行为举止,就知道背後的用意。王衍的妻子郭氏,性情贪婪卑鄙,想命令婢女去路上担粪……[详细]
王导 [] 东晋丞相,始兴郡公 (276339)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谋反并攻入建康,欲废元帝而立幼主,因王导不赞同,只得退回武昌。不久,王导受元帝遗诏辅立明帝,迁司徒。“王敦……[详细]
王戎 [] 竹林七贤 (234305)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琅琊临沂人。琅琊郡在秦朝时为三十六郡之一,琅琊王氏世代居住于此,直至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方举族迁居金陵。在中古时期众多的家族中,琅琊王氏可谓鲜有其匹。这个家族自汉代便登上历史舞台,两晋之际逐渐兴盛,子弟众多,才俊辈出,三百余年冠冕不绝,是真正的簪缨世家。王戎的祖父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官至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都官居高位。王戎自幼“清明晓悟”,据记载,他七岁时与同伴在路边玩耍,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采,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询问时,他答道:“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最后果然如此。……[详细]
王俭 [南北朝] 南朝齐著名文学家、目录学家、谱学家和书法家 (452489)
  王俭(452—489年),字仲宝。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齐著名文学家、目录学家、谱学家和书法家。王俭系王僧绰之子。生时,其父王僧绰已被害身死,由他叔父王僧虔抚养成人。王俭自幼聪慧过人,过目成诵,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的叔父王僧虔是南朝宋、齐间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在当时影响很大。王俭从小就在王僧虔的影响和熏陶下,喜爱文、史、书、画。王僧虔对他也爱如掌上明珠。为了使他能够成才,王僧虔怕宾客们过多地夸赞他聪明伶俐使他骄傲起来,影响到他的上进和学习,便亲自写了崔子玉的“座右铭”给他,要他以此为标准,时刻约束自己。王俭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宋明帝很喜欢他,……[详细]
王廙 [] (276322)
  王廙(yì)(276年—322年11月4日),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音乐家,是王导、王敦的从弟、晋元帝司马睿的姨弟、“书圣”王羲之的叔父。初仕晋惠帝为太傅掾,又转任参军。建武初年,擢升为辅国将军,封武陵县侯,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等职。永昌元年(322年),被叛乱的王敦任命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世有“王平南”之称。同年十月卒,享年四十七岁,谥号康。王廙工于书画,擅长音乐、射御、博弈、杂伎,其书画被称为“江左第一”,晋明帝司马绍、王羲之等都曾随他学习书画。时人称“王廙飞白,右军之亚。”张怀瓘在《书估》中目其……[详细]
王珣 [] 东晋大臣、书法家 (350401)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 ,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出身琅玡王氏。王珣初任桓温掾属,与谢玄俱为桓温所敬重,累迁至中军长史、给事黄门侍郎,于谢安当政时为秘书监。后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晋孝武帝司马曜,被其倚为心腹,累官尚书左仆射,加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于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为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假节,平乱后加散骑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王珣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赠车骑将军、开府,谥号献穆,后改赠司徒。……[详细]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因官至中书令,人称“大令”。其族弟王珉继为中书令,也以书法著闻,因称王珉为“小令”。王献之初娶郗昙女,后尚新安公主,其女被立为安僖皇后,“后亦善书”(张怀瓘《书断》,下引同)。王献之历官秘书郎丞、卫将军长史、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中书令。在书法艺术上,王献之的成就仅次于他的父亲王羲之,并有独特之处。他兼精诸体,“尤善草、隶”,他在继承张芝、王羲之等前人和当代书法艺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了豪迈奔放的一面,改变了当时古……[详细]
王劭 [] 东晋吴国内史、车骑将军
  王劭,字敬伦,小字大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丞相王导第五子。东晋大臣、书法家。历官东阳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丹杨尹。因受到桓温器重,迁升吏部尚书,后转尚书仆射,领中领军。后调外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王劭去世后,赠车骑将军,谥号为简。王劭外貌俊美,有品德,风姿似父亲王导,即使亲如家人亦未曾见过他怠惰颓丧的样子。 王劭一次与其弟王荟同去拜访时为大司马的桓温,当时桓温行废立不久,并正收捕被指谋反的庾倩、庾柔的兄长庾希。王荟期间十分不安并犹豫想离去,但王劭却十分镇定等待桓温的人回报。当时的人以此事认为王劭较优胜。 桓温对王劭十分赏识,一次王劭受命为桓温……[详细]
王览 [] 西晋光禄大夫、即丘子。 (206278)
  王览(206―278),字玄通,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西晋太保王祥的同父异母弟。“书圣”王羲之的曾祖。历经东汉、三国和西晋三代,曾入仕曹魏及西晋,在西晋官至光禄大夫。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兄长王祥带王览和继母朱氏到庐江躲避战乱,并在该地隐居二十多年。魏文帝黄初年间,曹魏徐州刺史吕虔征命王祥,王览劝王祥应命,更为他准备牛车赴命。及后王览亦应琅邪郡召命任官,很迁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复建五等爵,王览封即丘子,食邑六百户。西晋泰始末年曾任弘训少府。后来转任太中大夫,禄赐与卿相同。咸宁初年获任……[详细]
王衍 [] (256311)
  王衍(256—311年),字夷甫,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西晋大臣,喜谈老庄,倡导玄学,在当时有较大影响。王衍出身士族,父王义为平北将军,与正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是从兄弟。王戎善清谈,对他有较大影响。少年时代去拜访“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山涛目送他远去的身影说:“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晋书》本传,下引同)。他14岁时去拜访当时官居仆射、“名德贵重”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辨”,“无屈下之色”,人们都甚为惊异。为此,武帝对他非常赏识,于泰始八年(272年),“诏举奇才”,要他安边定远。又因他自幼好“纵横之术”,因此,被尚书卢钦举荐为……[详细]
  王恬(生卒年不详),字敬豫,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东晋丞相王导次子。官至后将军。他擅长隶书,亦是东晋第一围棋好手,王恬年少好武艺,因而不被公门所器重。而相比起哥哥王悦,王恬亦不被父亲疼爱,史载王导见王悦就会高兴,见到王恬就会有怒色。王恬后承袭即丘子爵位。 王恬被起用为琅邪王友、中书郎,咸康五年(339年)庾亮杀南蛮校尉陶称,王恬迁任后将军、魏郡太守,加给事中,领兵万人监江州诸军事,镇守石头城 。同年,王导逝世,王恬离职治丧。但不久就因后赵军攻陷庾亮为北伐而营戍的邾城而再为后将军,再镇石头城。后又先后转任吴国内史,加散骑常侍。后迁会稽内史……[详细]
  王绥(生卒年不详),字万子,又称王万,琅邪临沂人,王戎的儿子,王兴的兄弟。王绥少年时就有美名,但很肥胖,王戎让他吃糠,王绥却更肥胖了。王绥后被征辟为太尉掾,他没有接受任命,十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1-2] 。竹林七贤的儿子中,王绥被认为能成大器,但不幸早夭 。王绥本来打算娶裴遁的女儿,他不幸早逝后,王戎伤痛过度,不许他人求婚,裴遁的女儿因此到年老都没有人敢迎娶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记载了山简在王绥去世后拜访王戎的故事,吴士鉴认为王绥去世时已经十九岁,不应该被称为“孩抱中物”,《世说新语》是误把王衍写成了王戎,且把王衍丧幼子之事与王绥去世合而为一……[详细]

全部兰山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