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辽宁 > 朝阳 > 凌源历史名人介绍

凌源历史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张鹏飞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18761927)
  张鹏飞(1876-1927),又名张翘,热河凌源(今属辽宁省)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生,出身富有家庭。民国二年(1913),张鹏飞任凌源县议会议员。后混迹官场,亦官亦绅。1925年4月,任热河省全区保甲总办。10月,任热河承平镇守使兼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同年冬,张鹏飞率从保甲改编而来的七个营的兵力进占朝阳县,任朝阳镇守使,任内曾就阜新县的归属而同奉天省行政公署几次交涉。1……[详细]
   王莲如(1900~1987),女,回族,辽宁凌源人。民国23年(1934年)家乡沦陷,随夫流落西安,修理自行车维持生计。解放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在一夜间改做45套军衣,被评为“絮绗工作模范”,当选第四区妇女小组组长。1950年,全国开展反对美国武装日本、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7月27日上午,她参加完“西安市各界妇女反对美帝侵占台湾、朝鲜大会”,即走街穿巷宣传动员,征集签名。至月底,累计……[详细]
  程锐(1930.5—)辽宁凌源人。擅长中国画。1949年入伍为 38军文工团美术员。参加抗美援朝从事战勤美术宣传。1955年转业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先 后在文化馆、群众艺馆任领导职务,分管群众美术创作。锡盟科协科普部部长兼科普美术工作。作品《祖国边疆需要我》等参加全国美展,作品有《得胜不忘牧马人》、《军民鱼水情 》、《阳光下》等。……[详细]
  葛冰 (1945~)辽宁凌原人。中共党员。历任北京清华附中、立新学校教师,《儿童文学》、部副主任。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绿猫》,童话集《调色盘,市长和绿毛驴》、《太空囚车》、《隐形染料》、《魔星杂技团》等。……[详细]
  王志明 (1961~)笔名鲁根。辽宁凌源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82年参加工作,历任辽河油田兴采三大队团总支书记,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宣传部干事,辽河油田局党委宣传部干事,中国石油文联办公室干事,《地火》杂志,《中国石油报》记者,《中国石油》月刊主编。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当代预测宗师》、《沙海壮举》(合作),《王志明报告文学选》、《圣火》,报告文学《预测之波》等。《油……[详细]
  刘岱 (1929~2012.4.6)笔名孟起。辽宁凌源人。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革命,1948年入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后随军入关,在中南文工团创作部工作。1952年调中南文联创作组,历任《长江文艺》部秘书、副主任,湖北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顾问,《长江》文学丛刊副主编,编审。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长期从事工作,发表文艺理论、文……[详细]
  陈铁军 (1963~)锡伯族。祖籍辽宁凌源,现居河南郑州。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高级研讨班。郑州市作协副主席。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黑吃黑》,小说集《有种打死我》、《老杂拌儿》,电视剧剧本《窑神》、《呼儿嗨哟》等,共发表各类体裁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小说集《有种打死我》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另有小说获金盾文学奖、河南省文学奖等多种奖……[详细]
  陈鹤龄 (1958~)蒙古名阿勒得尔图。蒙古族。辽宁凌源人。1981年毕业于突泉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教学、企业宣传、地方志编纂工作。1992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内蒙古扎兰屯电视台专题部主任,《中国商报》、《中国民族报》、《中国文化报》内蒙古记者站站长。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作品集《纵酒踏歌》(两卷),学术专著《扎兰屯民族宗教志》。发表作品200余万字。《……[详细]
  公元923 年(辽天赞二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今凌河之源的凌河乡十八里堡地方设立榆州,下辖合众、永和二县。辽太祖任用汉族大臣张建立为榆州刺史。 张建立之先辈为梁朝大臣,其父亲守直曾任梁朝治下沧州马步军指挥使。张建立归顺辽朝后,受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优厚礼遇和重用。辽太祖派其任榆州刺史兼蕃汉都提辖使。 张建立任辽朝榆州刺史时,做了许多统军治州的大事,虽史料记载不多,但民间流传却不少。当年,他在十八……[详细]
  赵宇,原名仁政,字澄虚,号踏蹊人。1937年1月出生于凌源县南部农村。童年既入私塾,以父为师,“学成训,读经史,问诗章”,遂立下报国之志。其后参加教育工作。1955年夏,在凌源县回民小学任教,后从教育步入政界。曾任中共凌源县委副书记,中共朝阳地委副秘书长。朝阳地改市后,任朝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朝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由于赵宇先生勤奋好学,文学知识渊博,其文学诗词及书-底深厚,曾先后兼任朝阳市书协……[详细]
  凌源的花卉产业,全国大有名气。追根溯源,这一产业的第一推动者却与一位“村官”有关。他就是1992 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2005 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的辛杖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斌。如今,王书记身上又多了“凌源市花卉市场物业服务中心主任,凌源市茂源花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及凌源市人大常委等头衔的社会兼职。 捧读王志斌,他俨然成为启迪人生的一部书籍。黑红的脸膛上写满憨厚与沧桑,敦实的身材迈着……[详细]
  凌源历史上曾修有三部志书。最早的一部是清朝乾隆三十八年由理事通判哈达清格编修的《塔子沟纪略》,第二部是民国18 年由县人宫葆廉主编的《凌源县志(稿)》,第三部是1946 年本县人朱雨三的旧《凌源县志稿》。综观三部志书,虽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但均系简约的初稿,且都未超过十五万字。而从内容上看,大都重人文,轻经济,或年代欠考,或史料欠详,缺乏实用性。而新编《凌源县志》一百一十万字巨著,遵循“详今略古、……[详细]
  宋淑琴,1957 年出生于凌源县凌源镇,中-员。1982 年在凌源县环卫处当一名清洁工人。她走街串巷,热情为群众服务,风雨无阻,任劳任怨,从事垃圾清收工作十多年。她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铺筑了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 宋淑琴是国家建设部、省、市劳动模范,也是凌源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的杰出女性。 宋淑琴参加环卫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走街串巷,每天都对大西……[详细]
  《且存集》是张玉书先生的大作,为何名为《且存集》,用作者的话解释:“且存者,姑且存之也。”实际是作者的自谦之词。其实,作者的观点也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哲理。一切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没有永恒之说。张玉书先生对自己作品的态度是:后人以为可,就由他们酌定(存与不存),以为不可,就由它自己毁灭(不存)。这种现实的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凭心而论,《且存集》还真是一部知识渊博、雅俗共赏、值得永远存留的好书。 《……[详细]
  金振华,现任职于朝阳,系朝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在市政府机关工作多年,是一位勤奋好学、工作出色,为人谦诚、天资聪慧的优秀政务-。他曾在凌源市(县) 政府和朝阳市政府任内,工作23 年,成绩卓著,博得众多乡亲很好的口碑。 金振华,出生于凌源县刀尔登乡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民家庭,曾当过教师,公社(乡)干部,县广播站,县政府秘书,办公室主任。他工作之余,爱好文学。他自己说:“我的公务确实挺忙,每天走进政府……[详细]
  一个学富五车,名策上庠,四年清通判,百年史志传的名人;一个殚精竭虑,为辽西史册开创先河的优秀才子;一个首创“秀塔书院”,倡导讲学读书,申之以礼仪教化,发摒淳朴风尚的教育家;一个以满怀深情的笔触为我们下270 年前“塔沟八景”的儒雅诗人;一个深得乾隆皇帝赞誉的地方名宦。读完此文,你才能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哈达清格,字素斋,满洲镶蓝旗阿什太佐领下人。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被派任塔子沟厅理事通判。当……[详细]
  《水浒传》中描写“黑旋风李逵”、“大刀关胜”、“金枪手徐宁”等梁山好汉的故事,生动感人,这是北宋末年的事。而在近代史上的凌源地区,也出了个威名赫赫的“平清王”大刀傅连信,这是清朝末年真实地发生在凌源地区的故事。 公元1891 年(清光绪十七年),在今辽宁西部发生了一次规规模浩大的“金丹道”教徒起义。史书记载,这次起义波及范围很广,“东连奉省,西接热河,南靠迁南,北通藩部,方园数千里”的范围内,起义……[详细]
  古云:人杰则地灵。热水汤的名气之所以越来越大,除了有得天独厚的一股神水之外,还在于此地方是伟大的蒙古族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名人罗布桑却丹出生之地。罗布桑却丹何许人也,对其人其事,年轻人可能所知很少,但老年人大都了解。开头描写的那百年老屋就是罗布桑却丹出生之所。这里的老年人每来此处,睹物思人,都能讲述罗布桑却丹“白三-”的动人故事。 罗布桑却丹,蒙古名叫巴彦陶格涛,汉名叫白云峰。公元1873 年(清……[详细]
  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冬十月(公历11 月),发生于内蒙古东南部并波及辽宁、吉林、河北三省的金丹教武装-(因起事暴徒头裹红巾为记,故而蒙古族称“红帽子事件”,当地受害汉民则骂之为“红头蛆”)事件,其性质在1947 年中共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的《热河蒙古土地问题》文件中已做出了客观总结。 八十年代以来由赤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牵头,全市12 旗县区政协联合展开的有关该事件的调查的深入,始知金丹道事……[详细]
  清朝光绪年间,正值“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订立屈辱的辛丑条约,对内镇压义和团起义,而关外辽西地区又荒旱连年、匪盗四起、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之际,在凌源地方幸有一位为官清正、判案公道、惩暴安民、并兴办教育的清官洪大老爷,深得百姓的拥戴。 有一天,洪大老爷下乡搜查匪盗,刚登上山坡,便有两个贼躲在山石后面。一个贼对准洪大老爷要发射土枪,另一个贼马上制止说:“不要打伤这个好官,他就是洪大老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