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5
21、吴岳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岳良,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2月生于江苏宜兴,籍贯江苏宜兴。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从事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研究并做出独创性工作。首次论证一组手征代数关系并在量子手征圈图贡献下成立,最先表明K-介子衰变中直接CP破坏和ΔI=1/2同位旋规则可在标准模型框架内同时得到自洽……[详细]
|
22、王鼎盛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鼎盛,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于重庆市南川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主要从事计算物理研究。与他人合作,从密度泛函理论出发,用表面能带方法,计算在非磁材料上的超薄铁磁膜的物理性质,研究了磁性和原子层数的关系,说明并不存在磁性“死层”,并预言在超薄铁磁薄膜中原子的磁矩可以显著大于在体材料中的磁矩,后为实验所证实发展了磁晶各向……[详细]
|
23、王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辰(1962.08.07-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山东省德州市人。198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年于同校获医学博士学位。长期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医院、中日医院从事临床、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呼吸医师协会首任会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在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慢性阻塞……[详细]
|
24、孙龙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孙龙德(1962.3.15- )天然气田开发工程与石油地质专家。山东省寿光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质勘探专业,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山东胜利油田、新疆塔里木油田工作。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实施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致力于油气田开发研究与工程……[详细]
|
25、孙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孙聪(1962.2- )飞行器设计领域专家。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祖籍山东寿光。198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2006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设计师、首席专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 孙聪三十年来一直从事战斗机总体设计、航空电子和隐身技术等研究工作,先后担任JXXB/BS、J15、鹘鹰等飞机总设计师,为建立我国第三代重型战斗机设计体系、实现战斗机从陆基……[详细]
|
26、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贺克斌(1962.8.28-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四川成都人,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PM2.5 的研究,以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技术-复合污染-溯源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为核心,推动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新技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主持建立了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在线技术平台,为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在精细溯源和定量评估方面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重……[详细]
|
27、焦念志 中国科学院院士
焦念志,生物海洋学家 1962年12月生,厦门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主要从事微型生物海洋学研究,在碳循环与海洋微型生物过程与机制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系统成果。开拓了海洋新生产力、原绿球藻、AAPB、PR等新领域的研究;发现原绿球藻在西太平洋宽陆架海大量存在,并确定了在我国海区的分布边界和生态地位;创建了TIREM方法,揭开了长期存在的误区,查明了AAPB在全球海洋尺度上……[详细]
|
28、樊会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樊会涛(1962.10.18- )空空导弹专家。河南省汝阳县人。198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副院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一直从事空空导弹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多个空空导弹型号的研制,是多个空空导弹型号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的空空导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空空导弹领域发展的……[详细]
|
29、高山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山,地球化学家 1962年6月30日生于青海省西宁市。198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主要从事大陆地壳结构和组成、壳幔交换作用及微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所获得的中国中东部地壳元素丰度已成为国际地球模型大陆地壳成分的重要数据基础。论证了大陆下地壳结构与组成的大尺度不均一性。发现与提出了下地壳拆沉再循环过程的关键证据,为中国东……[详细]
|
30、钮新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钮新强(1962.7.2- )水工结构专家。浙江省湖州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0余项,是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设计负责人之一。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及三峡等工程专项科研30余项。主持设计了世界首座全衬砌船闸——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详细]
|
31、南策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策文, 材料科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1962年11月生于湖北省浠水县,籍贯湖北浠水。198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无机材料系,198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2年获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国际陶瓷联盟(ICF)理事长。 主要从事功能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研究。构建了处理复合材料中复杂多场耦合效应的有效介质方法,给出了计算宏观多场耦合性能系数的解。设计发 展了……[详细]
|
梁宏宝,1962年2月28日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县梁家墩村一个农民家庭。在校读书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成绩名列前茅。他爱听老师讲革命英雄的故事,爱读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雷锋等英雄事迹的书籍,从英雄名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一次,梁家墩大队一户社员的柴草间不慎起火,眼看火焰就要蔓延,危及周围的房子。梁宏宝正好路过这里,立即与大家一起投入救火,终于把火扑灭。他看到有一位过路的农民救火特别勇敢,……[详细]
|
33、刘维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维民, 润滑材料与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9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西市,籍贯山东莱西。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87年、1990年在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润滑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空间润滑研究平台,揭示了空间润滑材料的作用机制,通过结构设计和组分调控发展了多个系列空间润滑材料,……[详细]
|
34、王福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福生,传染病学、肝病学专家。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1962年8月生于安徽省枞阳县,籍贯安徽枞阳。1984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92年获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纽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重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并结合临床难题开展研究。首次揭示了乙型肝炎临床免疫学特征及……[详细]
|
35、吴清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吴清平(1962.11.15- )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专家。广东省梅州市人。1999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 针对我国食品行业出现严重的微生物安全风险,从基础研究着手,发明先进的共性监控技术并建立起相关理论体系,研制出重点产业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解决了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科学理论不断提……[详细]
|
张建刚,1962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城关镇七街一个工人家庭。全家九口人,生活非常贫困。1969年,张建刚随家迁往固始分水乡固桥村。在乡下的几年中,他也像许多农家的孩子一样,除了在学校里发奋读书之外,课余时间还要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割草、放牛等农活他什么都干。假期里还时常帮父亲拉架子车。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体魄,也使他明白了许多生活的道理。1979年,他在农村读完了小学和三年初……[详细]
|
37、倪晋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倪晋仁,环境水利专家。北京大学教授。1962年8月生于山西山阴县,籍贯山西山阴。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5年和1989年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流域水沙运动理论、水体污染控制及河流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适用范围广泛的紊动水流中悬移质泥沙垂直分布公式,实现了了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泥沙分布的微观描述。针对河流氮污染源控制的难题,发现了具有特殊脱氮功能的系列高效微生物菌株,……[详细]
|
38、程和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程和平,细胞生物学家。1962年12月出生,安徽桐城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1987就学于北京大学力学系,获学士和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同时辅修生物学系生理学专业,获第二学士学位;1987-1989 任教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90-1995 留学美国马里兰大学(Baltimore)医学院生理系,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NIH老年研究所心血管科学实验室钙信号研究室主任,资深研……[详细]
|
39、田禾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禾,精细化工专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1962年7月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籍贯江苏常熟。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86年7月和1989年1月在华东理工大学先后获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国际学术刊物Dyes and Pigments主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功能染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围绕“共轭π体系染料结构与荧光功能精细调控”,探索荧光超分子机器的表……[详细]
|
40、张人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人禾,气象学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气象局科技委副主任。1962年7月生于甘肃省兰州市,籍贯天津市。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气象专业,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气候动力学研究。提出在厄尔尼诺期间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Rossby波造成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揭示了厄尔尼诺通过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影响东亚季风的机理。提出大气和海洋赤道Rossby波形成的耦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