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93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181、郑桂林 (18891933)
  郑桂林,原名郑国兴,字香庭。1889年12月生于吉林省双阳县。祖籍辽宁省建昌县杨树湾子乡。“九一八”事变后,在辽西组建东北抗日救国军第四十八军,任司令。1931年夏,郑桂林在东北军十三旅六三三七团任作战参谋。“九一八”事变后,郑桂林毅然作出辞官北上抗日的抉择,遂约40余志同道合的同事、挚友赴北平抗日救国会请缨,被任命为义勇军司令。于同年11月初携械潜行出关。取意“天狗吃日”的神话传说,报号“郑天狗……[详细]
182、金永洪 (18961933)
  金永洪(1896—1933),仙居县溪口新罗村人。出身猎户。15岁,用火枪击伤逼租的地主家丁,被抓去受尽酷刑,却不肯低头认错,族人变卖茔产才将其赎回。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罗、老屋基、石壁等村以打猎队为名组成农民武装30多人。1930年1月29日,夜袭三溪村地主武装,缴获手提机枪1挺。5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3军3团独立中队,任中队长。在红3团攻克处州(丽水)、缙云县城,夺取唐市、……[详细]
183、洪允祥 (18741933)
  洪允祥(1874~1933)原名兆麟,字樵龄,后改名允祥,别号佛矢,慈溪东安乡洪魏村人。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就读宁波储才学堂,1899年入上海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1902年毕业后与陈训正、钱保杭在上海创办通社,开设科学仪器馆,传播西方科学文化。1904年与钟观光、虞和钦等在上海创办《宁波白话报》。同年7月,自费赴日本入清华学堂。1907年回国,后加入同盟会,任教温州、绍兴等地。1910年(宣……[详细]
184、赖十三世 (18761933)
  赖十三世(1876-1933)清末民初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法名土登嘉措。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8月亲政。1898年英印总督G.N.寇松两次致函赖,试图抛开清政府,与西藏单独谈判立约,遭赖坚决拒绝后,寇松乃以武力相威胁。1904年8月英军攻占拉萨,赖带少数扈从逃亡,暂驻外蒙古库伦(今乌兰巴托)。1908年,赖奉旨入京觐见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并由清廷颁给金册。1909年9月返回拉萨。时值驻藏大臣联豫……[详细]
185、宋以梅 (18741933)
  宋以梅(1874~1933),字伯芳,是江城乡六新村公所龙湾坪村人。幼读诗书,聪颖好学。光绪二十年(1894)他应廉州府考取廪生。宣统元年(1909)拨贡,钦授东三省盐知。孙中山革命之声兴起后,以梅东渡日本,进宏文书院攻读化学科,时与胡汉民、邹鲁诸先生结纳聚集同志创八属学会,并加入了同盟会。学成回国后,民国初年(1912),被任广东省东莞平柜(征税机构),并被推举为省参议会议员、国会议员。同年12……[详细]
186、李顺发 (19101933)
  李顺发(1910~1933年) 瑶族(盘瑶)。又名兴祥,奶名八生,出生于江底乡梨子根。其父李财顺垦山砍树,不幸被大树压死,顺发时年10岁,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顺发读了几年私塾,十四五岁就替代母亲耕田种地,操劳家庭生计。21岁结婚。1932年冬,李顺发去灌阳县参拜“瑶王”。“仙婆”杠铜说龙胜县瑶民定李顺发为主,后来梨子根仙婆赵焕妹亦说是李顺发为主。年方32岁的顺发甚感诧异,对众推辞,众人却一致拥戴,……[详细]
187、陈岱 (19071933)
  陈岱(1907~1933年)壮族。原名陈绍源,和平乡金江村人。因家境贫寒,父无钱送子女上学。祖父见其聪敏活泼,设法让其上学。陈岱入学后读书用功,成绩优异。祖父乃筹资送其考入广西省立师范附设高小班就读。毕业回家后,受聘任孟山、金坑大寨、龙脊侯家寨、茅城寨等校教师。他教学认真,教法得当,深受学生家长欢迎和好评。同时,他每到一地,广交青年为友,并在群众中宣传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和“扶助农工”的主张……[详细]
188、赵焕妹 (19101933)
  赵焕妹(1910~1933年)瑶族,女。出生于江底乡江底村。从小跟父母耕田种地,18岁结婚后,夫妻勤俭持家,生活尚能糊口。民国21年(1932年)秋,传灌阳出“瑶王”,赵焕妹欣喜若狂,一反常态,闭目摇头顿足“发杠”(即降童),口中念念有词:“瑶王要起事坐天下,瑶民要跳出苦海享大福……!”人们奔走相告,皆传她为“仙姑”借身显性,昭示瑶族不分男女老幼,皆可一道“起事”。又云:“瑶王坐殿,瑶族人民打出平……[详细]
189、宋明修
  宋明修(?~1933) 原籍湖北省,红四方面军28团-股长。1932年12月,宋到本县简池区开展革命斗争,先后建立起窑罐厂、蒿坪寺、雷公田乡和简池区苏维埃政权,并组织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1933年5月,宋收编了驻在杨家营的大池坝民团营长裴元云所部30余人,并发给裴部十多支枪。同年11月22日晚10时左右,裴元云叛变,将宋诱骗到水龙子沟一旱田边,大喝一声“给我把宋驼背抓起来”!匪徒唐连成、许子栋一……[详细]
190、李恒芳 (18921933)
  李恒芳(1892~1933) 壮族。祥周乡仑圩村人。少年时读过高小。1925年4月,韦拔群等到仑圩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常到他家,在与韦的密切交往中,接受革命的思想,慷慨解囊支持韦拔群的革命活动。有一次护送韦拔群到燕洞执行任务,还赠给韦一块怀表。1926午,他在朔乙合股开设一间商店,以经商为名,建立革命联络站,接待来往的革命志士,开展革命活动。后来土豪黄贵朝带兵来围攻,便把商店转移到乡下那平村去,在……[详细]
191、吴超徵 (19051933)
  吴超徵(1905—1933),永嘉瓯渠人。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好学,尤爱武术。不仅文墨蔚然可观,而且拳法娴熟,技击、举重远胜常人。年弱冠,随祖父寓居平湖乍浦,朝夕习拳,武艺益进。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次年6月参加省港--,队伍经过沙基遭到英驻军开枪射击,几及于难。8月黄埔军校毕业,派赴国民革命军1军1师1团1营任职。同年冬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惠州歼灭陈炯明主力的战斗中,作战英勇。1926年参加……[详细]
192、左善楚 (18831933)
  左善楚 (1883~1933),耀县寺沟乡阿姑社村人。20岁毕业于三原宏道学堂,由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被送往日本学军事,袁世凯称帝,奉命回国,参加陕西护国军。张勋复辟,随宋向辰、樊灵山等东渡黄河,转战晋南。宋、樊殉难后,回到耀县,写有“河东独我还”的诗句。“护法之役”,又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参谋,参加二次东征,复因战事失利,再次回耀,适逢陕军师长冯子明用人心切,派人送他银元一驮,委……[详细]
193、包识生 (18741933)
  包识生(1874~1933年),字德逮,名一虚,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于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包屋村)名医世家。其父包育华为本县名医、兄弟究生、仰山、德崇均为行医为业。识生幼承家学,潜心钻研医学,尤其对张仲景所创六经辩证论治的理论研究较深。经过10年临床实践,深得医治伤寒等症的精髓,写成《伤寒论章节》一书问世,纠正了以前一些医家的谬误,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后到潮州、汕头行医,名声渐著。民国元……[详细]
194、张伟人 (18791933)
  张伟人(1879~1933年),名骏,别名丕烈,号醒庵。祖籍同安县,清光绪五年(1879年)出生在泉州城内。张伟人祖父张白源贩卖茶叶为生。嘉庆十八年(1813年),与其子张满水来泉州,在涂山街头摆设茶叶摊,销售武夷岩茶和闽北粗茶。因买卖公道,生意兴隆,几年后便开设泉苑茶庄,名牌茶叶有水仙种、铁罗汉等。张伟人童年在私塾读书,长大在泉苑茶庄任事。由于勤学好问,很快掌握鉴别茶叶优劣、产地、品种的学问。他……[详细]
195、叶顺连 (19091933)
  叶顺连(1909~1933年),原名吟才,字立俭,罗源县松山乡北山村人。民国19年(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1年加入闽东工农游击第13支队,入队后由于在攻打连江官坂粮仓、契税所和罗源迹头民团以及几次反围剿中表现突出,而被提任游击队连长。同年秋,叶率队回北山村,经说服教育,收缴了该村用于宗族械斗的步枪,后又筹款到福州购回一批0,加强支队装备。民国22年2月,叶积极参加支队平息李德标叛变事件……[详细]
196、杜锡珪 (18741933)
  杜锡珪(1874~1933年)字慎臣、慎丞,闽县人,家住道山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毕业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班,派赴英国见习海军。回国后历任“汉圻”快艇驾驶、三副、二副、大副和-大副,“辰字”鱼雷艇哨官,代理“建安”兵船管带、海-卫队管带、“江贞”舰舰长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攻打革命军的长江战役。在辛亥革命,武昌战斗中,倾向革命。率舰随队在九江举义,组成海陆军联合参加援皖、援……[详细]
197、潘作桢 (19081933)
  潘作桢(1908~1933年)潘作桢,化名潘山,闽侯县潘墩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潘墩村)人。民国8年(1919年),作桢入福州开智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福建省立一中”,但因生活困难,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辍学回村务农。作桢在乡团结贫苦农民,清算出土劣潘一鹤侵吞的宗族公款600多元,并以此创办“潘墩小学”,教育子弟,还利用学校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民国18年作桢入厦门警察训练所学习半年,派充“差遣员”,在……[详细]
198、蔡晓舟 (18861933)
  蔡晓舟(1886~1933)合肥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参加熊成基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失败后回合肥,力倡开办学堂。后去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民国8 年(1919 年)与王步文等主办《黎明周报》、《安庆学生》和《洪水》等进步刊物,又举办工人夜校、商业夜校和义务小学,向工人、店员进行反帝反封建教育。民国10 年主持召开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又称“菱湖会议”),并领导反对安徽省第三届议会议……[详细]
199、胡桂香 (18991933)
  胡桂香(1899—1933) 女,艺名白莲花,孝感西河沿街人,出生小商人家庭,是楚剧界的第一个真旦。15岁时,胡桂香与戏班艺人罗柏山相识并相爱,还学许多花鼓折子戏和一些全本戏。18岁成亲后,两人便随戏班出外接戏并演唱,但由于世俗偏见,胡桂香只在后台接唱,不敢上前台。1926年春节刚过,胡桂香随丈夫的戏班到广水演出,因大雪困于火车站,火车站站长要求胡桂香到前台唱戏,如答应,愿意免费供应戏班几十号人的……[详细]
200、刘琦松 (19031933)
  刘琦松(1903~1933),名新岧,号徐峰,今岛石乡浆江人。民国15年(1926)春,考入黄埔军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先后任唐生智部排长、连长。勇敢善战,能辩会写,且能与部下同甘苦。武汉“七·一五”-事变后,在武汉被“清洗”出伍,并当即被捕下狱。未几逃脱,遂受通缉。民国17年春,潜回家乡。蓝田保安队屡派枪兵围捕,其高龄祖母及叔父刘自楚,几死杖下。是年5月,刘被捕解县,家人得知将判……[详细]